文档详情

XX县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docx

发布:2021-08-30约4.5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县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各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动力。近年来,通过各地实践证明,产业振兴也面临一些问题,村庄规划布局无序化,产业发展单一化、盲目化,优秀人才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乡村振兴产业的瓶颈问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产业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村庄规划布局无序化 由于没有专门制定村庄规划,村庄无序建设,土地利用粗放,导致村庄功能难以完善。有的村庄进行了规划,但效果不佳,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市场理念,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部分地方在进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时,没有结合具体实际,部分荒山变成了耕地,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等等。现在老百姓有了经济基础,想改善居住条件,实现“开门就是大自然,关门全是现代化”,但是禁建控建的规定使得农民自主修建住房的愿望落空,只能等着拆迁和集中居住这一条路。对于一些废弃的厂房和宅基地,土地复垦以后,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均由上级政府统筹,基本上转移到城镇使用,乡村一级几乎用不上。村庄规划布局无序化严重制约了产业振兴的发展。 (二)产业发展单一盲目化 目前,大多数种植产业只是对农作物进行简单种植,没有深加工,无法形成产业链条,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未能融入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电子商务等,更没有从“三产”融合的角度去考虑发展产业。业态单一、品种雷同、无法进行有效产业融合等现象是当前全市农村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的地方不进行科学论证,盲目跟风,看到近邻种植什么,自己就跟着种植什么,对市场、技术等一无所之;有的地方盲目投资乡村休闲产业,产品个性不足,缺乏文化品味及创新性,导致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 (三)优秀人才流失空虚化 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资源向城市聚集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吸引力,农村则因为资源匮乏而难以留住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做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由于支持乡村人才回归的政策举措制度化、规范化不够,各类人才想回回不来,即使回来也很难留住,留住的人才也留不长久。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据不完全统计,XX市XX县全年有20万人在外创业,占常住人口的30%,优秀人才流失,人才空虚化问题制约着产业振兴的发展。 二、产业振兴的XX实践 (一)规划引领,指导产业有序发展 XX市XX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深走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持续发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特色产业,根据高、中、低山地立体气候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打造高、中、低山经济带,到XX年山羊年出栏100万只,脆李栽植25万亩、中药材20万亩、柑橘15万亩、烤烟8万亩、干果15万亩的规模。持续巩固“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有支柱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骨干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局面。 (二)创新模式,加大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创新经营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大户+农户(贫困户)”等方式,实行大户带动,产业联动,实现产业做优做强。 二是股权扶贫带动创新。通过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XX县官渡镇天灯村,依托XX县昌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花椒加工项目,由县扶贫办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作为股本金注入昌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于企业发展,按照约定,天灯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50%(35万元),昌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0%(35万元),在项目存续期内(5年),天灯村集体每年按照所持股金的7.5%享受固定分红,每年可分红2.25万元,其中40%用于村内贫困户分红,1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到期后,集体经济组织所持股份全额退出,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XX县曲尺龙洞村依托茂盛鲜山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实施曲尺乡龙洞山地公园项目的同时开展“三变”改革。茂盛鲜山地农业有限公司由果茂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持股50%)、果盛脆李種植专业合作社(持股8%)、果鲜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持股8%)、新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持股34%)四家合作社(公司)出资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