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8动画制作案例教程》课件第3章.ppt
①距离:柔化的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②步骤数:柔化填充渐近过渡的级数,数值越大,过渡效果越柔和,创建的文件也就越大,绘制速度也越慢。
③方向:选择“扩展”表示向外柔化,选择“插入”表示向内柔化。
使用柔化填充边缘得到的柔化效果如图3-31所示。图3-30“柔化填充边缘”对话框图3-31柔化效果案例3-3:晶莹雪花
案例展示与任务
绘制雪花图案,使用线条与填充的特殊编辑命令,制作晶莹剔透的雪花效果,如图3-32所示,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3/晶莹雪花.fla”。图3-32晶莹雪花制作分析
使用线条工具和多角星工具绘制出一瓣雪花图案,运用“变形”面板制作一朵完整的雪花,晶莹剔透的雪花效果通过多次使用“柔化填充边缘”来实现。
操作步骤
(1)新建文档,命名为“晶莹雪花.fla”,设置舞台背景为天蓝色(#3333CC)。
(2)选择线条工具和多角星工具,使用“对象绘制”模型,绘制出一瓣雪花图案,编辑调整其效果,如图3-33所示。
(3)选中整瓣雪花,按Ctrl+G键组合。选择任意变形工具,把雪花的中心点拖到雪花组合对象的底部,如图3-34所示。
(4)选中雪花图案,打开“变形”面板,设置其参数,如图3-35所示。图3-33雪花瓣图3-34移动中心点图3-35“变形”面板参数设置(5)单击“变形”面板上的“复制并应用变形”按钮5次,复制出一朵雪花。
(6)框选整朵雪花,执行【修改】→【形状】→【将线条转换为填充】命令,把线条转换为填充。
(7)框选整朵雪花,执行【修改】→【分离】命令,把雪花打散。
(8)执行【修改】→【形状】→【柔化填充边缘】命令,设置“距离”为“10”,“步骤数”为“3”,选择“插入”方式。连续运用两次柔化效果,得到图3-32所示的晶莹雪花。
(9)制作完成,保存文件。 课堂实践
(1)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的基本外观,再利用选取工具和次选工具的整形处理功能,绘制如图3-36所示的绿叶,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4/绿叶.fla”。
(2)使用椭圆工具、填充变形工具和“变形”面板,绘制如图3-37所示风车,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5/风车.fla”。
(3)使用椭圆工具、填充变形工具和线条与填充的特殊编辑命令,绘制如图3-38所示的发光七彩环,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6/七彩环.fla”。图3-36绿叶图3-37风车图3-38七彩环 疑难解析
问:在绘制图形时,运用图层和使用“排列”命令都可以改变图形的叠放顺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虽然运用图层和使用“排列”命令都可以改变图形的叠放顺序,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作用范围来看,“排列”命令排列的是同一图层上的对象,而使用图层时对象分布在不同的图层上;二是从使用范围来看,“排列”命令不适用于散的形状图形,而图层适用于所有的对象。
问:绘制图形时,形状图形、图形对象、群组对象的使用有什么区别?答:一般来说,如果绘制封闭曲线以便填充图形时,要使用形状图形;如果要改变图形的颜色、形状等属性,又不希望发生重叠而影响其它图形时,要使用图形对象;对于绘制好的图形,将它们组合成群组对象便于整体的编辑操作。
问:如何实现散的形状图形、整体属性的图形对象和群组对象之间的转换?
答:在Flash中,各种元素之间可相互转换。
形状图形转换为图形对象:执行【修改】→【合并对象】→【联合】命令;
图形对象转换为形状图形:执行【修改】→【分离】命令;
形状图形转换为群组对象:执行【修改】→【组合】命令;
群组对象转换为形状图形:执行【修改】→【分离】命令。 课外拓展
(1)灵活运用绘图工具和图形的编辑处理功能绘制如图3-39所示的盆花,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7/盆花.fla”。
(2)利用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8/底纹素材.png”图片,制作如图3-40所示的图案,要求图案位于舞台的中央,图案的上、下、左、右对齐,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均匀分布,实例最终效果参见随书光盘中“第3章/案例8/图案.fla”。图3-39盆花图3-40图案图3-14绕指定点旋转图形提示: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放鼠标旋转图形,图形将以45o角为单位进行旋转。
如果要对图形进行精确的缩放和旋转,可以使用“变形”面板(如图3-15所示),或者执行【修改】→【变形】→【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