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科学空气质量与环境保护知识要点.doc

发布:2025-03-21约6.9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科学空气质量与环境保护知识要点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一、选择题

1.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A.工业废气

B.交通尾气

C.农业污染

D.以上都是

2.我国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级别划分,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050:优

B.51100:良

C.101150:轻度污染

D.151200:中度污染

3.以下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

A.二氧化碳

B.甲烷

C.臭氧

D.氮氧化物

4.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

A.使用清洁能源

B.植树造林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以上都是

5.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生态优先

D.以上都是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D

解题思路: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多样化的,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和农业污染都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

2.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划分标准,050代表空气质量优,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3.答案:C

解题思路: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都是已知的温室气体,而臭氧主要是大气中的保护层,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较小,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4.答案:D

解题思路: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都是减少PM2.5排放的有效方法,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

5.答案:D

解题思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生态优先,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旨在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二、填空题

1.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级别划分,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选项:A.050良好,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严重污染,300极严重污染

答案:请根据最新AQI标准选择正确选项。

2.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日均值限值是多少?

答案:请查阅最新的空气质量标准,通常为35微克/立方米。

3.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和______。

答案:公众参与

4.以下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

选项:A.二氧化碳,B.氧气,C.甲烷,D.臭氧

答案:B.氧气

5.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哪种污染物的排放?

选项: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水污染物,D.噪声

答案:A.二氧化硫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请根据最新AQI标准选择正确选项。

2.35微克/立方米

3.公众参与

4.B.氧气

5.A.二氧化硫

解题思路:

1.AQI级别划分根据最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来确定,通常包含不同的污染等级和对应的数值范围。

2.PM2.5的日均值限值需要查阅最新的国家或地方空气质量标准,该值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3.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和公众参与,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4.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的气体,氧气不是温室气体,因为它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发射能力较弱。

5.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直接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三、判断题

1.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数值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解题思路: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个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其数值越高,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2.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日均值限值是75ug/m3。(×)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PM2.5的日均值限值是75ug/m3属于二级标准,适用于所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而非所有地区。

3.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空气质量。(√)

解题思路:植树造林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尘埃和有害气体等作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4.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

解题思路:这些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旨在通过预防污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保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