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09约1.3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三峡库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法的出台和社会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文件中,深入挖掘、开发和传承非遗文化已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手工艺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使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探讨以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的研究,对于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推动文化创新与创意企业的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研究问题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拟探讨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特点及现状。

2.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特点及现状。

包括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概述、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对相关材料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总结归纳出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现状。

(2)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文化产业和非遗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的分析,揭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结合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3)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从政策环境、文化市场、人才培养、媒介传播、资本投入等方面探讨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推荐符合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商业化运作方式。

(4)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效果,不断提升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和系统化分析三峡库区非遗文化、文化产业、非遗文化产业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资料;调查访谈法主要用于探讨非遗文化保护现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政府与企业对文化产业推广和落地的态度和观点;案例研究法主要用于深入分析三峡库区的非遗文化产业化实践案例,掌握其创新点、优势和问题;实证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成果和效果,评估其发展质量和水平。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

1.主要研究目标:

(1)总结三峡库区非遗文化的特点和现状;

(2)探讨非遗文化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3)制定符合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4)实证分析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效果和成果。

2.预期结果:

(1)完整、系统和深入掌握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这一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2)为推动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3)为三峡库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支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