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 综述
1.1设计任务:
1500m3/d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1.2.任务的提出及目的要求:
1.2.1任务的提出及目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开发区的建设,生活污水的比重不断增大,生活污水源日益分散,大规模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明显滞后,为此,研究和开发处理效率高、投资省、占地少、见效快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对一部分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对加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城市污水处理泵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系统的掌握污水处理方案比较、优化,各主要构筑物结构设计与参数计算,主要设备造型包括格栅、提升泵、鼓风机、曝气器、污泥脱水机、砂水分离器、刮泥机、水下搅拌器、淹没式循环泵、加药设备、消毒设备等,以及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1.2.2要求
要求污水站占地面积小,且外观与周边景观协调,无臭气排出,无噪声干扰附近中午需要休息的工人,出水排入城市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1.3设计基础资料
1.3.1水质:
项目 BOD5 COD SS NH3-N 单位 mg/l mg/l mg/l mg/l 进水水质 220 400 300 25 出水水质 ≤30 ≤100 ≤30 15
1.3.2设计需要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和资料
需要参考的设计指南、规范和设计手册: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地表水环境标准》(GBHZB1-1999)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9)
4.《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
1.3.3参考书目
1. 环境工程CAD技术
2.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3.水污染控制工程
4.废水处理工程
5.环境工程设备设计
6.排水工程
7.废水生物处理等
1.3.4设计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按规定的排放标准,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各项水质指标且优于排放标准;
处理系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
要做到方案对比,占地面积小,做到投资省;
处理工艺流程简单,争取做到组合式设备化,以方便管理;
1.3.5设计范围
本设计设计范围为:自污水汇流到污水厂经酸化处理后开始,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单元,至处理后的总排放口为止。包括好氧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等。
第二章 方案选择及论证
2.1 污水好氧处理原理
本设计的核心是好氧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就是在不断供氧的环境中,利用好氧微生物来氧化有机物。在好氧过程中,微生物对复杂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利用分解所产生的能量进行繁殖、生长和运动。用作能量的这部分有机物最后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CO2、H2O及NH3,另一部分分解物质则由微生物合成为新细胞,通过以上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便得到了去除。
图2-1 好氧生物氧化过程示意图
2.2 方案选择
好氧生物处理可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处理程度、占地面积、投资规模、运行费用等因素,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现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各种好氧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做个简单的介绍,以确定采用的具体方法。
2.2.1 传统活性污泥法(推流法)
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多采用矩形廓道式曝气池,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池首进入,混合液以活塞流的流态逐渐向池尾流动,从池末端出水堰流出,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完成泥水分离后处理水排放,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进入下一个循环。
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曝气池首端污泥负荷高,耗氧速度快,为避免出现缺氧状况,BOD设计负荷不宜采用过高,造成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多,基建费用高
(2)耗氧速度沿池长逐渐降低,供氧速度恒定,造成池首供氧不足,池尾供氧过剩的状态,运行费用较高。
(3)对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差,抗冲击负荷能力不强。
2.2.2 渐减曝气法
渐减曝气法与传统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沿池长方向逐渐加大曝气设备的安装间距,减少曝气量,使供氧量与需氧量尽量趋于平衡。渐减曝气法保留了传统推流式的各项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供氧和需氧差距较大、能耗过高的缺点。
2.2.3 分段曝气法
分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是对传统推流式的一种改造,主要特点是污水沿池长分散在多点进水池中,污泥负荷和需氧量得到均化。这种改进的成功之处是:(1)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推流式供氧和需氧差距较大、能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