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基础二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1.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实现此程序功能所采用的方法、规则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文档和在机器上运行它所需要的数据。2.计算机软件资源包括:汇编程序,各种高级语言,各种语言的解释或者编译程序,各种标准程序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计算机网络软件,各种应用软件。3.裸机:一台没有装入任何软件的计算机。4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中的语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机器指令相对应的可执行汇编语句;另一类是不会被翻译成机器指令的汇编控制语句。前者将会被汇编程序翻译成对应的机器指令,后者并不被翻译成机器指令,它们只是用来控制汇编程序的工作,所以也被称为伪指令。5.源程序:高级语言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由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组成的。和汇编语言一样,用高级语言编制出来的程序称为源程序。6.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直接运行在裸机上,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7.中断:是指这样一种技术:当接受到外围设备或通道发出的中断要求时,主机暂时停止当前的工作,而转去处理外设提出的要求。8应用软件:处于系统软件的上层,它是帮助计算机用户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属于计算机传统应用的三大领域是:事务处理软件;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实时应用软件。9.汇编程序:为了让计算机完成汇编语言的功能,必须有一个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组成的目标程序。这个程序称为汇编程序。10.通道:是独立于CPU的专业处理机,用来管理输入输出工作,它替代CPU对输入输出操作进行控制。11.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为提高计算机CPU的运行效率,在内存中同时放入多个作业,而这些程序可以交替占用CPU和外部设备,这样从宏观上来看,一台计算机同时运行多道程序,而从微观上来看,CPU的某个时刻只在运行一道程序。这就是多道程序系统。12,分时操作系统:是一种高级的联机操作方式,它位多个用户分别提供了一台可以与系统进行交互会话的终端。13.实时操作系统:实时系统一般采用事件驱动的设计方法,系统接收了某种信息后,自动选择一个程序加以处理,并在严格的计时程序下控制运行。14操作系统分为三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第二章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2结点(或记录):数据集合中的个体,即数据的基本单位是用数据元素表示,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3.数据项(或域):在数据结构中,把构成数据元素的这些项目称为数据项,也称为域。4.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结构要研究的数据不是一二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一批相互关联的数据,描述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方法称为结构。5.数据的逻辑结构:从逻辑上抽象地反映数据元素的结构关系称之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若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可以用一个线性序列简单的表示出来,称为线性结构,否则称为非线性结构。6.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得具体实现被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其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7.顺序存储结构:是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8.链式存储结构:突破了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必须在物理上相邻的限制,允许把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存放在物理上不相邻的存储单元中。9.循环链表:让单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不为空,而是指向链表的第一个结点,使链表构成了一个循环,这就形成了线性链表的另一种形式,称为循环链表。10.栈: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底。由于数据的插入和删除只能在栈的一端进行,因此后进入的元素只能先退出,所以这种结构也叫“后进先出”表11.顺序栈: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的栈称为顺序栈。12.队列:是被限定为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在队中,新元素总是加入到队尾,每次删除的总是在队头上的元素,即当前最老的元素,所以这种结构叫做“先进先出”表。13.链队: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它实际上是一个同时带有头指针和尾指针的单链表,头指针指向队头,尾指针指向队尾。14.数组: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是由同种类型的数据元素构造而成。15.需要压缩存储的矩阵分为两种: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零元素或者值相同的元素在矩阵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的矩阵称为特殊矩阵。矩阵中零元素远远多于非零元素,并且非零元素的分布没有规律的矩阵称为稀疏矩阵。16.存储稀疏矩阵时常用的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