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71第七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M.T . Halbouty(1979):盆地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在独立的地理区,于相对统一的构造环境中,由来自一处或多处沉积物源的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体。 ;2.含油气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2.盆地的周边;3.盆地的沉积盖层;三、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单元 ;一级构造单元:隆起和坳陷;隆 起;隆 起;三、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单元 ;四、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1、裂陷盆地:
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盆地。
如裂谷盆地。;1、裂陷盆地:
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盆地。
如裂谷盆地。;2、压陷盆地:
指挤压作用下地壳收缩变形过程中形成的
沉积盆地 ,如前陆盆地。;3、克拉通盆地 ;4、走滑盆地 ;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1)受单一局部构造单元(广义)控制
构造单元:背斜、单斜、盐丘等
非构造单元:生物礁、古潜山、古河道等
;(3)一个油气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不同时代的 油藏、气藏或油气藏;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
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南堡5号;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构造型、地层型、岩性型和复合型 ;1、构造型油气田;港东油田构造横剖面示意图 ;2.地层型油气田;2.地层型油气田; 岩性尖灭型油气田;岩性尖灭型油气田;;; 盐丘复合型油气田;古潜山复合型油气田;侧向叠合复合型油气田;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油气聚集带是互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它们受同一盆地内二级地质单元及其演化历史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含油气层系,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
控制油气聚集带的地质单元通常是二级构造带(也包括岩性尖天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生物礁带等) ;构造型油气聚集带
①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②断裂??油气聚集带
③底辟型油气聚集带;1、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1、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1.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1.背斜油气聚集带 ;2.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2.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3.底辟(盐丘)型油气聚集带;3.底辟(盐丘)型油气聚集带;4、潜山型油气聚集带;5、超覆尖灭型油气聚集带;6、地层不整合型油气聚集带;7、生物礁型油气聚集带;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不同烃源岩有各自的生烃中心,其生成的油气也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某一层系或某一范围内分布的油气藏,总是与某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需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地质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上覆地层、输导体系;
地质作用:成熟作用、生烃作用、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聚集等;油气系统定义的三重含义;从源岩到圈闭:;;二、油气系统的划分;(2)剖面上不同的有效烃源岩体形成不同的油气系统。;(4)同一套烃源岩的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油气系统的个数可以是变化的。;三、油气系统的命名;要素与作用关系研究的时间参照点——关键时刻;;油气系统事件图
反映油气系统各要素与作用在时间上的关系;关键时刻油气系统平面图
反映统各要素与作用在空间上的关系;关键时刻油气系统剖面图
反映统各要素与作用在空间上的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