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十九条 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环境保护达到国家标准,建设新型生态化、花园式矿区,实现矿山绿化、美化、景观化。 第五十条 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矸石山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矿区绿化和生态综合整治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井设计及年度治理计划落实到位,按年度考核目标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五十一条 原煤洗(选)率100%;矿井水处理率100%;井下掘进矸石坚持“采充一体化”原则,优先选择在井下处理,出井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100%;抽采瓦斯的矿井,抽出的瓦斯按规划目标利用;所有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五十二条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公司“三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运作规范,公司决策机构科学健康运作,建立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同股同利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高效、集中统一的管理架构体系。矿长要有矿井安全、生产、安全投入、管理决策权。 第五十三条 坚持“五精”(精细管理、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和精美管理)管理理念,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具有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意识和时代特点,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矿井管理理念。 第五十四条 矿井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卫生防治、安全等工作的过程管理控制,并要通过相应认证。 第五十五条 矿井要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机制,保证科技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五十六条 矿井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全省矿井平均水平。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以下标准。 第五十七条 生产成本控制在全省同类矿井先进指标以内,具有较强-很强的盈利能力。 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指标表 序号 设计生产能力(Mt/a) 工效(t/工) 1 ≥10.0 35以上 2 6.0~9.0 25~35 3 3.0~5.0 15~25 4 1.5~2.4 10~15 第五十八条 矿井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和职工队伍。员工队伍中煤炭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和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分别达到15%、10%。2015年底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主体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特种作业人员及班组长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矿井特有工种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或经过中等职业(含技校)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初级以上职业技能。 第五十九条 煤矿要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逐年提高新招从业人员中直接招生人数比例,到“十二五”末全部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第六十条 矿井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老师及管理人员。加强对全部员工的日常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及档案管理,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建立培养技术熟练现代化员工的机制,熟练工人的比例不断提高。 第六十一条 煤矿要加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煤矿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为煤矿从业人员按规定交纳各种社会保险。 第六十二条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效落实,煤矿应当为矿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居住条件。单身公寓每个房间宜有卫生间,并配备电视、电话和网络等;有一定比例的探亲用房;六层以上设有电梯;采用集中式公寓化管理;能够避免噪声、活动场地的影响。 第六十三条 煤矿应为职工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职工澡堂、食堂,任务交待室、浴室、灯房建筑各功能分区明确且联系方便,能够避免上、下井人流集中和交叉;浴室配备有消除工作疲劳的设施;浴室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能够机械通风;更衣室内更衣柜数量按原煤生产在籍人员设置;矿灯和自救器采用自助式管理。 第六十四条 职工人均收入始终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长,企业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幅,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幅,且每年增长幅度不小于10%。 第六十五条 现代化矿井应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文化”为中心。通过文化引领,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潜力,推动企业发展。现代化矿井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