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水,电困难相关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牧民水,电困难相关报告
南山庭院小区用水用电排查情况 盛夏是用电、用水高峰期,极易引发不稳定事件,为了加强小区 的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的传达,现将小区用电用水排查情况 报告如下: 一、成立用电用水安全小组 组长:铁君惠 副组长:卓扩 组员:高辉、孙昌、魏伟、高伟、 二、检查项目: 1、门面商铺放假关门;会所大楼营业用水用电正常。 2、检查配电室、水泵房设备正常运行。 3、检查存在的问题配电室温度高,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解决办 法配电室四周大门打开通风,门口有执勤保安保证闲杂人等不得入 内。 4、通知小区业主及物业全体人员安全、节约用电用水。 南山庭院管理处 XX年7月22日 黄河上游水电站之惑:水电越开发群众越贫困 “守着水库没水吃,守着电站不敢用电;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这种怪现象,就出现在黄河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地区。 日前,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深了当地贫困,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改变这种水电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隔离的发展模式。 水电加深了当地群众贫困 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组负责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周天勇介绍说,青海东部黄河河谷水电开发的流域,经共和、贵德、尖扎、同仁、循化、化隆、民和7县,流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6万人,占全青海省总人口的1/5,分布着撒拉、回、土、藏等少数民族。原本以为河谷的水电开发会促进当地的发展,但是,多年开发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 根据调查组的实地调查,在青海黄河河谷龙羊峡以下共计划修建大小梯级电站13座,装机容量1172万千瓦,总投资预计为500亿人民币。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水电站已经征用耕地万亩,还有林地、草场、果园、宅基地等,涉及的各族农牧民8800人。今年水库水位上涨后,库边许多农牧民,又进行二次搬迁,国家补偿很少,农牧民损失很大,越搬越穷。原因是:一方面,搬迁后耕地的质量下降,平地改变为坡地,交通方便的地方变成了交通不便的地方;另一方面,原来的自流灌溉变成了电力提级灌溉,种粮成本大为上升。同时,耕地的海拔上升,气候环境变化后,一些优质特色农产品无法再种植;另外由于没有形成造血机制,拆迁补偿所得的钱在几年中就很快用完,当地部分群众又变成了贫困户。水电开发并没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周天勇说,虽然已经进行了近28年的水电开发,黄河河谷地带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仍很低。XX年黄河河谷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72元,比全省低元,比全国低元;黄河河谷海东地区段城市化水平大约为20%,比全省低个百分点左右,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 同时,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目前,黄河流域贫困人口达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2%,其中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达万人,占本地贫困人口的38%。黄河两岸农区十年九旱,亩产很低;许多少数民族农民家庭,因学致贫、因病致贫,陷入极度贫困。调查组在访问时看到,许多农民家中坑灶一屋,宅内全部财产加起来不到200元。多数农民并没有从长期的水电开发中得到好处。 青海省、海东地区、黄河河谷各县,在“九五”、“十五”期间就减少当地的贫困人口做了艰苦的努力,但是由于建库失地、灌溉成本高、向外转移的民族和语言障碍等原因,成效与其他地州相比不显著,并且一些初步脱贫的农民,因灾、因病、因学极易返贫,一部分已经返贫。 另据介绍,水电站在建设期间当地为建设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当地财税增收也较多。但是,当建成发电后,第三产业迅速衰落,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增收后列支的许多项目,减收后形成较大的缺口。 当地群众对水电开发感到失望 周教授称,当地各民族群众望水兴叹、望电兴叹、望库兴叹,对水电开发表达了失望和不满情绪。虽然国家对黄河河谷的水电开发投资巨大,成效显著,但是当地各民族群众有“三望三叹”。 一是望水兴叹,守着黄河和水库,吃窖水,买高价水吃;相当面积的可灌溉农田因提灌成本太高和电价上涨,得不到灌溉,土地撂荒面积较大。调查发现,黄河岸边的一些群众,将雨水积流在窖,从黄河驮水注入窖中。而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则常年吃的是含盐碱、含氟等有害水和雨水积流水。当地岸边可灌溉耕地因离黄河高低不同,提灌成本在每亩60元至120元不等,加上其他农用生产资料涨价,种植粮食作物大面积亏损。 二是望电兴叹,发的电都送给了工业,送给了城市,送给了东部,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虽然电站就建在眼前,当地农民对电站的建设做出了失去数万亩最好耕地的牺牲,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给当地用电在电价上有任何优惠。 三是望库兴叹,电站现代化的大坝、厂房、办公、娱乐、住宿等建筑物,水电建设和运营职工的高收入,与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