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话轮意识的培养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话轮意识的培养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东县掘港镇华丰小学 管文山
一、课题的提出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话轮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如何展开一个新的话题,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使交谈不被中断,从而实现交际的维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交际性活动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
如东县掘港镇华丰小学 601班全体学生
三、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4.09-2014.10):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阶段(2014.10-2015.06):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自己的思考,探索如何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话轮意识,如何掌握话轮转换原则;;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惑向同行求助;适时分析、反思与总结。
(3)后期总结阶段(2014.06):总结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申请结题
四、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话轮的定义以及话轮意识培养的意义和话轮转换的原则;并结合我校601班全体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出研究活动的设计思路。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我校601班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话轮意识的培养研究,进行策略设计并制定实施计划。研究中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3)案例研究法: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在策略设计及实施和检验完成后,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完善、再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创新。
五、实践策略
(1).依托校本教研活动、共同研究学生“话轮意识”
从教师层面出发:每周三下午是我校英语教研组活动的时间,我校施美娟老师执教了一节6B unit3 A healthy diet(story time)的研究课。本节课给我们的感受是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巧妙灵活、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学生交流深入有效、话题讨论热烈、学生之间多次对话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话轮意识”的培养。下面是其他老师在评课环节对“学生话轮意识培养”所发表的看法:
严小琳老师:
我觉得在交谈中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的机会,从而真正促进语言学习,使学习有效。
赵丹丹老师: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英语课上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他们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还能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更负责,这一切的获得都与课堂中师生的话轮的分配密不可分。
施美娟老师:
娴熟的话轮替换既是交际能力之一,也是激发英语口语学习的内动力。课堂话轮替换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李蓉蓉老师:
我们可以把英语口语课堂变成类似真实世界那样的交际场所,挖掘各种口语教学活动所拥有的交际潜能使它更适应于口语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师生对英语口语课堂的话轮替换有一种更深的认识。
(2).形成组内交流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话语能力”
从学生层面出发:我校1至6年级各班学生,目前的座位方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组内人数为4或5人。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座位方式改变为适合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方便彼此合作探讨的座位方式。在我们英语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学生只有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互相交流的时候才能够产生“话轮”。话轮的交替才能产生学生的口语学的动力,学生的话语能力也随之增强。教师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开口说话”。说的速度可慢些,要多次重复,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感受。渐渐地,学生熟悉了教师的语言,就能融入英语的氛围。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利用教材,创设情景,开展情景教学语言实践活动。“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追问─激活思维师生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真实而自然的交流,既能较好地导入新知,巩固旧识,提高听说能力,实现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还能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真实性、趣味性和延展性。因此,英语课堂绽放异彩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话轮转换会话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特点是轮流发话。讲话者随时可以变成听话人,反过来,听话人又可以成为说话者。如果会话不断进行下去,一个话轮终止之后,另一个话轮又会开始,这个过程叫做话轮转换贾砚萍)
(二).突出“话轮转换”地位、助力自主互助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一直呈现教师占居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近几年,我们老师逐渐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互助性。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意识到,高年级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