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面型腔数控加工说课.ppt

发布:2018-03-04约1.8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单元属于《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专业重点章节,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解决模具的加工制造问题,而本单元是模具工作零件制造加工的数控铣削部分,常用于腔体及平面的加工。在实际生产与课程内容设置上略重于下一单元电火花成形型腔的内容,在加工形式上是一单元模具零件(主要是杆件)的数控车削的延续。 单元性质 本单元集数控编程理论、数控仿真与数控加工技能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型与综合性。 授课对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大专班大二学生,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知识和技能。 学情分析 学生特性: 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课堂上课注意力常不集中,不喜欢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喜欢新奇,喜欢动手。 针对性课时分配: 总课时:18学时。 理论课时:6学时;实践课时:12学时,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软 件 硬 件 教学资源 单元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平面铣削及孔系加工的编程方法。 掌握型腔加工的进刀与走刀方法。 能力目标: 运用编制工件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 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能确定此型腔件的加工工艺 完成此型腔件的数控铣削及测量 素质目标: 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职业素养。 单元重难点 编程(理) 子程序的调用 走刀路线 进刀与退刀 加工(实) 装刀与换刀 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工件的装夹 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实践结合。 机床操作 铣削工艺 数铣编程 核心 运用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进行教学 教法:学习任务引领法 学法:做中学、小组学习法 以小组的形式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习 核心 1.讨论:与以往加工工件相比,该零件有何特点? 2.教师小结,明确任务。 方形型腔、不好进刀 工作计划 1. 读图,查阅资料,明确加工技术要求; 2. 查阅资料,确定加工方案; 3. 确定工艺路线,查阅资料,确定切削用量,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 4. 编制程序; 5. 程序校验,录入; 6. 加工、检测; 以工艺指导编程加工 ①读懂图纸,明确加工要求。 40×40型腔 4×Φ10通孔 IT10 Ra3.2 IT8 Ra1.6 粗铣—精铣 钻—铰 ②查阅资料,确定加工方案。 ③确定工艺路线,查阅资料,确定切削参数,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 工艺路线:粗铣型腔-钻通孔-铰孔-精铣型腔 ④编制加工程序。 重难点1: 下刀工艺 1.平底立铣刀不预备垂直下刀的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内腔下刀的方式。 解决方案: 螺旋下刀 G02/03 I J Z F 重难点2: 加工刀路 1.内腔加工三种刀路的选择; 2.学生仿真模拟对比。 解决方案: 优选综合法 ④编制加工程序。 难点3: 分层加工 1. 解决方案:调用子程序; 2.讲授M98/M99的应用。 ④编制加工程序。 相同的加工程序段编制成一个子程序,反复调用 ⑤实施工作计划学生调试机床,按计划领取刀具和量具。 ⑥机床工件的装夹与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解决方法:模拟机床操作视频统一讲解,再各小组单独上机辅导。 ⑦各小组编制的程序经模拟检查无误后,可进行机床操作,调试程序并运行加工。 学生归纳:简单模具型腔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何确定?数控编程子程序如何调用?腔体件程序如何下刀?如何正确选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切削参数?如何建立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刀具库,并确定刀具参数?等等。 教师小结:简单模具型腔的一般的工艺路线,及子程序的调用等等。 思考题 (1)教学参考书习题5-3、5-4. (2)进一步编制型腔的数控铣削程序并模拟(对数控铣削的综合) 实训 成绩 75% 平时 成绩 25% 作业 10% 提问 5% 平时 表现 10% 采取提问、讨论、作业、实际操作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评分方式 铣削最终效果65分 会使用工具 5分 会上刀换刀 5分 会测量5分 会正确建立坐标系15分 其他5分 发现的问题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忘得太快,甚至是上一单元的知识。 学生对铣床及刀具参数的选用很模糊。 实训过程中个人感觉人手不够。 下次的改进 拿出适当时间复习相关知识,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先预习。 对机床和刀具参数的内容单独列章详解。 把优秀的学生利用起来,指导没有完成的学生。 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