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演练测验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绝密★启用前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高三2月模拟演练测验试题
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
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
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
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
“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
的音韵之美。《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
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
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而其中的不少道路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
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
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
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
语言的和谐还是有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现代
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的基础上,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
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新诗有无音乐性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
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有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复
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
个假命题。西川称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
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
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
(摘编自《辽宁日报》)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
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
的末流,割断了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成就最
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第1页,共8页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
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
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
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
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缺乏出神入化的表达技艺;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
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
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
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