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D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发布:2025-03-24约4.6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D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为有效处理生活污水,保护环境,本技术方案针对250TD(吨/天)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提出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实现高效、稳定、经济的污水处理效果,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二、设计依据与标准

1.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9)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74-2010)

2.设计标准

-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处理规模:250TD/d

三、进水水质分析

1.进水水质特点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包括洗漱、餐饮、排泄等废水。其水质特点表现为有机物含量较高,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氮、磷等营养物质。

-一般情况下,进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浓度在300-500mg/L之间,BOD(生化需氧量)浓度在150-300mg/L之间,SS(悬浮物)浓度在100-300mg/L之间,氨氮浓度在20-50mg/L之间,总磷浓度在3-8mg/L之间。

2.水质波动影响

-由于居民生活习惯和用水时段的不同,进水水质会存在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餐饮高峰时段,进水的有机物含量可能会大幅增加;而在夜间,进水流量和浓度可能会相应降低。

四、处理工艺选择

1.工艺选择原则

-根据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选择成熟、可靠、高效的处理工艺。

-工艺应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的需求。

2.推荐工艺

-本方案采用预处理+A2/O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

-预处理:通过格栅拦截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

-A2/O生物处理:这是一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污水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依次进行反应,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有机物、氨氮和总磷。

-深度处理:采用过滤和消毒工艺,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确保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五、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1.格栅

-采用机械格栅,安装在污水进水口处,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树枝、塑料、纤维等。

-格栅间隙为5mm,有效宽度为1.2m,设计过流能力为300TD/d,确保能够有效拦截较大杂质,保护后续处理设备。

2.调节池

-调节池有效容积为100m3,停留时间为9.6h。

-其作用是均衡进水水质水量,缓解进水水质波动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冲击。调节池内设置液位控制系统,当液位达到上限时,进水阀门自动关闭;当液位降至下限时,进水阀门自动开启。

3.提升泵

-选用两台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

-流量为12.5m3/h,扬程为15m,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提升泵具备自动控制功能,根据调节池液位自动启停。

4.A2/O生物处理池

-厌氧池:有效容积为30m3,停留时间为2.9h。

-在厌氧环境下,聚磷菌释放磷,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为后续缺氧和好氧反应创造条件。

-缺氧池:有效容积为30m3,停留时间为2.9h。

-污水在缺氧池中与回流的硝化液混合,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实现脱氮。

-好氧池:有效容积为60m3,停留时间为5.8h。

-好氧池中溶解氧充足,微生物进行有氧代谢,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在好氧环境下,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实现除磷。

-污泥回流系统:采用污泥回流泵将好氧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回流比为100%-200%,保证反硝化反应所需的污泥浓度。

5.二沉池

-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有效容积为25m3,表面负荷为1.2m3/(m2·h)。

-二沉池用于沉淀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使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