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 .pdf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第1页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
作者:殷乐杨默涵
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24年第02期
作者信息: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
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默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
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中国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从“相加”走向“相融”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迈向全面创新的新阶
段。“共生”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关键词,因为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内部机制、内容、技术基
础上的“小融合”,更是建立在思维、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大融合”,这对于用户感知、信息传
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未来也将在体验融合、关系融
合、场景融合、价值融合、生态融合等方向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第1页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第2页
关键词
媒体深度融合多元融媒人机融合社会治理
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全面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等新技术的演进推动智能
传播革命进入了下半场,这对于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
生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是建设数字中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一、体验融合:智能化技术打破时空边界,重塑用户体验以凝聚共识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迭代与演变,加速了社会的精细化发
展,人成为媒体融合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一)数字终端持续普及泛化,激活用户的神经网络
智能手机的泛化赋能数字化生活。有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到90%以上,电
视依然在传统媒体中一枝独秀,电脑终端与智能终端的拥有率增加,虽然一些智能终端的渗透
率较低,但也开始出现在网络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占比均不超过20%,依次分别为“智能
手表”(15.4%)、“智能音响”(14.7%)和“VR眼镜”(1.9%)。其中,近70%网民每天接触微
信,短视频平台的接触率近50%,电视仍在传统媒介接触中拔得头筹[1]。这也表明,智能手
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智能手机在网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社交媒体已
经“嵌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智能终端的出现与应用也为元宇宙概念在家庭场景的
落地提供可能。总之,数字终端的普及与泛化,为人们进入数字化生活奠定了基础,将全面激
活用户的神经网络。
(二)从“碎片化”转向“整全化”,重构用户沉浸式全时空认知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全时空布局,用户的“碎片化”时空认知将转为“整全化”时空认知,网络
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认知边界趋于模糊,但也开始渴望回到现实世界,这也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体
现。根据调查结果,逾40%受访者对观点“我觉得网络世界可以代替现实世界,能够满足我的
大部分需求,疫情期间更是如此”表示“赞成”和“比较赞成”[2]。这也表明新冠疫情期间,由于
“封控”“零接触”等措施,网络则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窗口,同时人们的生活也与网络之间
的连接更为密切,近40%受访者则表示期待进入“元宇宙”,愿意享受这种虚实融合的沉浸感。
以“元媒介”来重新整合用户感知,从而形成用户多元体验融合,元宇宙打通数实融合新体验,
以激活用户知觉场来凝聚用户共识,已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趋势之一。
(三)从“视听体验”到“全身体验”,体验维度的融合传播价值重构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第2页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第3页
“临场感”一直是新闻传播实践所追寻的目标,无论是从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直播、广播,
还是到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