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5能量量子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PAGE
1-
能量量子化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2.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3.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生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自然界的奇异与和谐。
2.进展对科学的古怪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奇特。
3.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
教师:介绍能量量子化发觉的背景:
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成功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进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试验再做一做,在试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
但开尔文到底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视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担忧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试验有关。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其次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进展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体验物理学新纪元的到来――能量量子化。
二、新课教学
(一)热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放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放射电磁波的现热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
(1)概念: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做热辐射。
教师展现铁块温度上升的过程种颜色的变化:
从看不动身光到暗红到橘红到黄白色
再次举例一个20瓦的白炽灯和一个200瓦的白炽灯,20瓦的白炽灯是昏黄色,200瓦的白炽灯接近白色。
说明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特征:辐射强度及波长的分布随温度变化;随着温度上升,电磁波的短波成分增加。
教师强调:激光、日光灯发光不是热辐射。
(3)热辐射的主要成分:室温时,波长较长的电磁波;高温时,波长较短的电磁波。
①低温物体发出的是红外光。
②酷热物体发出的是可见光。
③高温物体发出的是紫外光。
提问:那么物体除了辐射电磁波外,还会吸取、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吗?
学生回答:物体会吸取、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例如物体可以反射光。
2.黑体与黑体辐射
教师: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取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吸取和反射电磁波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概念:能全部吸取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确定黑体,简称黑体。
教师:展现黑体模型。
留意:(1)黑体是个抱负化的模型。
(2)一般物体的辐射与温度、材料、表面状况有关,但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上升,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教师: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试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格外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
展现:瑞利—金斯线
(二)能量子
教师:利用已有的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导致了荒谬的结果。必定会促使人们去发觉新的理论。这就是能量子概念。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放射和吸取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像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1ε,2ε,3ε,…,nε,n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ε=hv
这个最小能量值,就叫做能量子,h为普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