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包括五类: 概念及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分类计数是求得各类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WBC 形态学诊断技巧 1 . WBC 数值准确性估计: ( 1 )目前自动化计数仪时有出现结果的偏差,低倍镜观察血涂片可以粗略估计 WBC 数值及分布。低倍视野 WBC 数:正常约 3~5 个,增多 6 个以上,减低 3 个以下。 ( 2 ) WBC 如推至片尾,分布不均,估计将有一定难度。较大的细胞如单核、异淋及中性粒细胞及不成熟细胞多在片尾,体部则多为较小的淋巴细胞,使分类造成偏差,所以分类部位在适当调整。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1 ) WBC 正常范围: 4.0~10.0 × 10 9 /L; ( 2 ) WBC 正常限度以下 : ● 轻度减少 (4.0 ~ 3.0 × 10 9 /L), ● 中度减少 (3.0 ~ 2.0 × 10 9 /L), ● 极度减少 (2.0 × 10 9 /L);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3 ) WBC 正常高限度以上 : ● 分轻度增多 (10.0 ~ 20.0 × 10 9 /L), ● 中度增多 (20.0 ~ 40.0 × 10 9 /L), ● 明显增多 (40.0 ~ 80.0 × 10 9 /L), ● 极度增多 (80.0 × 10 9 /L)。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4 )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 ● 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 % 率,即以校正原 WBC 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周血中 WBC 总数值, ● 另作 WBC 分类计 100 个过程中遇到多少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 个 /100 个 WBC , ● 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 % 率。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 病理性增高 可分为:反应性增多(以成熟的分叶核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细胞为主) 异常增生性增多(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高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理性增高可分为:反应性增多(以成熟的分叶核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细胞为主)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理性增高异常增生性增多(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 反应性增多见于: 急性感染或炎症 反应性增多见于: 广泛的组织坏死或损伤 反应性增多见于: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反应性增多见于: 急性中毒 反应性增多见于: 恶性肿瘤及其它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原因 感染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原因 物理化学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原因 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其它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三叶为主,可见少量杆状核粒细胞,两者之比为13:1,当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称核左移。如分叶过多,五叶以上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 核左移 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 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降低者称退行性左移。 杆状核﹥6%称轻度左移 杆状核﹥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 杆状核﹥25%并出现更幼稚细胞称重度左移 感染是出现核左移最常见原因。 核左移 核右移 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核变性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棒状小体(Auer小体) 球型包涵体 其它异常(与遗传有关) 核溶解 核固缩 核碎裂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之临床意义 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某些肿瘤及传染病等 减少见于急性传染病,大手术等 淋巴细胞变化临床意义 T cell 细胞免疫,B cell 体液免疫 升高见于:生理性增高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激素,免疫缺陷病,等。 异型淋巴细胞 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异型淋巴细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