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中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2020-2025年中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第一章行业背景与概述
1.1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定义与分类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设备。它通过执行预编的程序来控制各种工业机械和流程,具有编程灵活、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PLC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用户编写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以实现所需的控制功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主要涉及PLC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和维护等多个环节,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支撑产业。
根据PLC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首先是按照输入输出接口分类,可以分为数字输入输出型、模拟输入输出型以及混合型。数字输入输出型PLC主要处理开关信号,适用于控制逻辑较为简单的应用场景;模拟输入输出型PLC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混合型PLC则结合了数字和模拟两种类型的特点,适用于复杂的工业控制需求。
从应用领域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PLC适用于各种通用工业控制场合,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专用型PLC则针对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设计,具有更专业的功能和性能,如过程控制型PLC、运动控制型PLC等。专用型PLC通常在电力、石油、化工、食品等高精度、高安全要求的行业应用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PLC的类型和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自动化需求。
1.2我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发展历程
(1)我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早期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企业开始研发和生产PLC产品。这一阶段,国内PLC市场主要以模仿国外产品为主,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相对落后。
(2)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始自主研发PLC产品。同时,国际知名PLC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这一阶段,我国PLC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的深入,可编程控制器行业进入了成熟期。这一阶段,国内企业逐步掌握了PLC的核心技术,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同时,PLC产品在性能、功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如今,我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之一。
1.3国内外可编程控制器行业现状对比
(1)在技术层面,国际可编程控制器行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以西门子、ABB、RockwellAutomation等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在PLC技术、产品研发、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企业通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储备,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PLC产品。
(2)国内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上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企业如三菱、松下、汇川等在特定领域和细分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低端市场,国内品牌逐渐崭露头角。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多样化,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正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国内企业在本地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市场。
第二章2020-2025年中国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
2.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可编程控制器(PLC)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PLC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较上年增长XX%。预计未来几年,受工业4.0、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推动,PLC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XX亿元。
(2)在增长趋势方面,我国PLC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随着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的发展,PLC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再次,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PLC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对整个市场的增长贡献显著。
(3)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PLC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这些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旺盛,是PLC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同时,中西部地区PLC市场发展迅速,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PLC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2.2市场竞争格局
(1)我国可编程控制器(PLC)市场竞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