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pptx
抗日战争胜利
目录
战争背景与起因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分析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战争背景与起因
0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武装进攻,并迅速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成立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规模,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
日军侵华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国民政府与共产党摒弃前嫌,共同抗日。
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国民政府随即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对日宣战。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形势对中日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等盟国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
02
时间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
上海
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中国军队失利,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虽然中国军队失利,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地点
结果
影响
参战方
01
02
时间
1937年9月至11月
地点
山西太原
参战方
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结果
中国军队失利,太原失守
影响
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的失利使得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更加严峻。
03
04
05
时间
1938年1月至5月
江苏徐州
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中国军队胜利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军队士气,也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准备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参战方
01
02
时间
1938年6月至10月
地点
湖北武汉
参战方
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结果
中国军队胜利
影响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武汉,而且阻止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03
04
0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
03
01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人士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02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03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示抗战与建国同时进行,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存在。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纷纷表示支持抗日,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01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02
各族各界人士、海外华侨等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敌后战场的开辟,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分析
04
01
02
03
随着战争的进行,我方军事实力逐渐增强,而敌方则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等原因逐渐削弱。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消长
我方灵活运用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术,有效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略战术的运用
通过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我方的武器装备逐渐得到改善,提高了战斗力。
武器装备的改善
1
2
3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苏联、美国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物资援助和军事合作,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资援助和军事合作
国际舆论普遍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际舆论的支持
03
全民抗战的开展
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和海外华侨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
01
民族意识的觉醒
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广大民众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0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
05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大量领土,包括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