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

发布:2025-03-05约8.0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通过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发现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在改善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共纳入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虽然疗效显著,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药物治疗虽然安全,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物理治疗虽然无创,但疗效有限。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1)本研究选取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这些患者来源于某三甲医院骨科门诊,年龄介于18至65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至3年不等。在入选本研究之前,患者均未接受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治疗。

(2)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们对入选的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首先,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次,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疾病患者。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或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3)在患者分组方面,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1.2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要求进行,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和权益保护。

(2)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首先,使用中药定向透药仪将药物通过皮肤导入病变部位,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同时,结合针灸治疗,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等穴位,每次针灸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以及物理治疗(如超短波、中频电疗等)。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需注意腰部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以评估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治疗有效率: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疼痛无减轻,生活质量无改善。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灸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疗效。

1.3数据收集与分析

(1)数据收集方面,本研究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评估量表,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进行。在治疗前后,研究者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