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6月中国市场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ol V 2018年1-6
Vol V 2018年1-6月
AdMaster《中国市场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
第五部
简介 1
数据说明 2
主要结论 2
重点分析的无效流量类型和应对策略 3
分析与发现 6
总结 11
PAGE 2AdMaster《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
PAGE 2
AdMaster《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数据时间 2018年1月1日 至 2018年6月30日
PAGE 1AdMaster《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
PAGE 1
AdMaster《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数据时间 2018年1月1日 至 2018年6月30日
截至 2018 年年中,广告透明度、无效流量和品牌安全的问题已经获得了行业各方的共同关注。诸多行业机构、第三方监测公司、品牌与代理机构均推出各项举措,致力于解决广告可见度、广告欺诈和网络语境下品牌安全等行业难题。
在中国数字广告市场上,无效流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关乎行业诚信和广告主的品牌安全。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行业达成共识,统一测量方法及监测标准,其次要联合多方力量共同行动,为数字广告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建树和改革。
每一方都在各司其责。AdMaster 作为行业领先的第三方数据技术公司,坚持三年持续进行全面的无效流量分析研究。从 2016 年开始,发布每半年无效流量白皮书,揭示 GIVT 、SIVT 方面的广告欺诈现状, 并提供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推进广告反欺诈生态的良性发展。本次,AdMaster 监测并分析了 2018 年上半年超过 1000 家广告主企业的流量数据,发布《中国市场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旨在通过这样一份周期性的“体检报告”,持续让广告主和全行业关注并了解国内数字营销市场无效流量的现状。
同时,在过去几年中,AdMaster 在广告反欺诈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针对不同的流量造假方式, AdMaster 先后推出了定投识别(VOA)、监播实录(SNAP)等技术产品,逐步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跨平台”的广告反欺诈解决方案。尤其在程序化购买中,AdMaster 在投放前预判(Pre-bid),即事前广告反欺诈技术,能够在流量请求、广告未展现时,根据历史流量质量进行排查,从而提前避免广告在无效流量上的投放。
一直以来,AdMaster 坚持遵循媒体评估委员会(MRC)、中国媒体评估委员会(CMAC)和中国无线营销联盟(MMA)等公认的行业标准,提升采集、处理运算和分析广告曝光、点击、受众测量、相关可见性数据统计和常规无效流量(GIVT)和复杂无效流量(SIVT)验证的方法论,为品牌主的利益保驾护航。
无效流量的问题不仅对广告主来说十分严峻,媒体也成为其受害者。无效流量的侵入导致了媒体流量质量的下降,效果测量、受众分析的结果均受到影响。所幸过去半年,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无效流量的状况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未来,与全球趋势一致,中国市场必然将有更多广告主关注 SIVT 及其他广告质量评估标准,如广告可见性(Viewability)和品牌安全(Brand Safety)等。
利用先进技术 + 统一标准规范的双重硬性指标,AdMaster 为推动我国互联网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与此同时,在应对无效流量的持久战中,除了第三方监测公司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精准甄别无效流量能力外,同样离不开包括广告主、代理公司、媒体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AdMaster 坚持联合行业内的先行企业和组织,呼吁数字营销生态的各方,提高数字营销透明度,为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AdMaster 首席执行官陈传洽(Calvin Chan)
数据说明
AdMaster《无效流量白皮书》(第五部)研究范围: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期间AdMaster 执行监测的数字广告项目,总计覆盖超过 1000 家广告主企业,涵盖快消、母婴、汽车、金融、互联网等各个行业。
同时,AdMaster 遵从 MRC、CMAC、MMA 等国际及行业标准,坚持按照 MMA 中国的 SDK 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并对媒体按照标准回传的设备 ID 数据进行监测,以确保广告效果评估的最大化。
主要结论
12018 年上半年平均无效流量占比 28.8%,同比 2017 年上半年无效流量的占比 29.6% 和 2016 年上半年无效流量的占比 30.4%,逐年小幅下降。
1
2从媒体类型来看,垂直媒体无效流量占比持续相对最高,网盟紧随其后。同比 2017 年上半年各媒体无 效流量占比均有所下降。
2
3从垂直媒体细分类型来看, 女性、母婴、汽车无效流量占比较高,稳定在前三位置。除了汽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