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和连续退位说课稿新人教版.docx
Page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的计算教学。是在学生娴熟驾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较困难的计算教学中的一项不行确少的重要内容。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也是特别重要、必要。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计算依次计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算理,驾驭计算方法,应用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⑵实力目标:学生能激发起学习热忱和求知欲,逻辑思维实力、抽象概括实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得到发展。
⑶情感目标:学生能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美的魅力;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热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适时地得到思想教化。
5、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是:1、笔算要求。2、计算依次。3、约等号的写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是:1、相同的数位对齐。2、估算的意识。
二、敏捷多样说学法、教法
1、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学问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化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而不是学问的奴隶。我主要采纳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探讨、探讨式探究、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变更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实行让学生自主探究、视察发觉、合作沟通的方法。突出了(1)书本让学生学习;(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觉;(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加的特色:这既符合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化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三、说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支配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㈠紧扣新课,简要复习
1、口算(课件出示)复习旧知:
2、填空。
250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3个千和4个百合起来是()。
()个百和()个百合起来是680。
3、笔算。35+17=94-36=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讲评,复习笔算的运算依次、规则,怎样进位加、退位减。(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接着引导学生视察教材供应的信息框,引出新授课。勤劳的小蜜蜂要出去工作了,
针对这幅图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们想到的问题,选取两个重点的新学问,引出新授课。)
1、向西飞和向北飞的小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2、向南飞的和向东飞的小蜜蜂一共大约有多少只?
(选取这样的复习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新旧学问最近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另一方面创设好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学问、培育实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分散难点,我支配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不失时机的在复习后,紧接着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娴熟驾驭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但是像这样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的计算我们还不能解决,但是通过我们思索、探讨,我们确定可以学会的。那同学们告知我:你们在这节课里想了解什么?想学会什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说出一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带有目的参加学习,能减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其次层:探讨归纳、总结方法
1、探讨笔算。在复习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解决新学问,让学生形成“一切的新知都藏在旧知里”的思维意识。通过小组探讨,学生得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许多共通之处。不管是几位数相加减,列竖式笔算时都要相同的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算得的数就要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师生共同板演:
深化计算:假如向西飞的有536只,向北飞的有318只,你会计算吗?
(适时进行学问的深化,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师生共同板演,以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表象。
利用这两个条件,你会说一道减法的题吗?(引出退位减法)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