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pptx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发展能源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迫在眉睫。开国领袖毛泽东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当时,国外盛行一种偏见,认为中国地层老,没有石油,给中国扣上了贫油国的帽子。艰苦创业(1955年——1959年)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征询时掷地有声:中国有石油,中国具备大规模储藏石油的地质条件。那么油在哪里?又从何处寻找突破口?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虽然规模小,产量低,但毕竟提供了突破的可能。共和国将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西北新疆。新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新疆石油工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新生共和国的重托。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按照当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地区钻第一口油井。1955年6月14日,一支由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陆铭宝、副队长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219青年钻井队全体职工满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于1955年10月29日,钻至620米处完井出油。黑油山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956年5月1日,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5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1956年10月1日,在国庆7周年的典礼中,《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随游行队伍通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不久,一曲《克拉玛依之歌》(词曲作者:吕远)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此,克拉玛依油田蜚声中外。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956年8月起,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年新打井21口,生产原油16424吨。1957年,投入试采井74口,当年产原油70271吨,这说明克拉玛依油田是一个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是新疆石油勘探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遇到暂时困难,油田勘探开发举步维艰。各族职工勒紧裤腰带,扔掉洋拐棍,自力更生,迎难而上,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科学认识油田,探索出一套砾岩油藏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了稳产百万吨的目标。至1977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06.8万吨。迎难而上(1960年——1977年)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油田。各族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油气勘探连年获得重大突破,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原油产量自1980年开始持续稳步增长,1990年跃居全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1999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906.2万吨。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992年,彩南油田投入开发。仅用两年零四个月,建产能150吨,第一个百万吨级带装沙漠油田诞生,实现了新体制、新技术、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1995年,石西油田投入开发,第二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建成,其管理主体工艺技术、天然气处理工艺、自动化采集探制处理应用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2000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重组改制,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公司“立足大坳陷,寻找大油田;胸怀大目标,敢冒大风险”,实施加快发展战略。2001年,陆梁油田投入开发,当年日产上千吨,第三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亮相,树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新区高效快速开发两个典范。2002年12月22日,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历史跨越(2000年——2007年底)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概况2008年,按照集团公司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党委、管理层立足于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开创的坚实基业和物质基础,基于新疆油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