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港口中心小学 二年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期末复习》。两个实践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一)教材编排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 部分: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图形与几何” 部分: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 部分: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综合与实践” 部分: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教材编排特点
1.把握起点,联系生活,精选素材。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设计了分铅笔、摆正方形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另外,教材还注意利用不同的素材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与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提供了图书的页码、门牌号码、世界上最大峡谷的深度、我国五岳的高度等。
2.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
本册教材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教科书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大小不同的角,启迪学生在“做角”和“比角”的活动中领悟角的大小的内涵,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3.循序渐进,设置台阶,分解难点。
本册教科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设置台阶,分解了教学的重、难点。例如:“认识万以内的数”这部分内容分三段。第一段是认识千以内的数。用方块、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突出了数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更突出了“满十进一”;第二段是认识万以内的数,根据已有的经验,再结合算盘数数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三段是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近似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这样有层次的认数活动中,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数,积累了认数的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数感。又如“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时,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习难度也比百以内的相关计算有了明显的提高。教材在这个单元采用加、减法分开编排的方式,适当分散了难点,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集中精力,各有侧重地学习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又以小步渐进的方式安排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加法先教学不连续进位加和加法验算,再教学连续进位加;减法先教学退位减和减法验算,再教学隔位退位减。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还有利于学生体会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本质,分解了难点。
4.多种渠道,多样形式,培养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是新课标的主题,也是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教材在选择认数素材上,既注意了学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学生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事物;既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重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数学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多渠道地增强学生的数感。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上的角要尽可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然后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再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体会角的本质特征,也让学生掌握了在具体活动中体验认识几何图形的一些基本方法。
5.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巧妙安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册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实践和综合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