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行气十三式-知识讲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少林行气十三式
何玉山 传授
郭全金 郭乐庆 整理
少林行气十三势,系清朝大侠张酒海所传的少林内功之一。张酒海传张恒庆,何玉山老师则是再传弟
子。本功法的拳式,与其它少林拳术有相似之处,但其内劲要求较高,要求将气功之内气与武术密切结合,
故称“行气十三势” 。练本功法,可增强体质,使气力倍增;久练可使丹田真气充沛,达到势随气至、气随
意行的境地。
第一势 青龙吞吐
功法:面向南站立,两脚分开约比肩宽寸许,两足尖内扣,项宜竖直,头似顶物,沉肩坠肘,畅胸收
腹,舌抵上腭,提肛、提外肾。身略前倾,两手置大腿侧,略外撑,十指向前,掌心下按,脚趾抓地。目
凝视前方,心不外驰,意守丹田。吸气可任其自然,呼气时将意念慢移丹田(图 1)。
静守丹田,真气充盈,调息养神足,吞气入丹田,脚趾紧抓地,掌心、脚心要有内吸之感。接着开始
作十指上跷,掌心下按,以呼气时配合指跷、掌按动作九次,渐加至最多八十一次。
要领:忌用蛮劲闭气练。以指根劲上跷,掌根腕劲按掌。
目的:采天地之气以补自身元气,使练功前放松肌体,达到心息相随,宁神祛妄。
第二势 金鹏展翅
功法:接上式,缓缓吸气,两手原处慢转成掌心朝天,同时慢收肘、掌至腰眼处、沿胁上至乳部。接
着收紧肘,以肘为轴,使两手向左右转动伸展,手齐头平,并使肩胛有相夹之意(图 2 )。
静守候气充盈,配合吸气,作十指下跷、掌心上托动作九次,随着功夫深入而增加次数。
要领:吸气时使腰、腹同时收缩,使神阙和命门两气相接,以意引气上贯。跷托以暗劲,忌闭息蛮力。
下跷时以指根之力,以掌根腕暗劲上托。
目的:采手之阴阳经气培补丹田,意引丹田内气上贯三关。治肩、臂、背、胁酸胀,脊椎疼痛。阴虚
阳亢者忌练以意引气上贯通关之法。
第三势 金刚托天
功法:调息后接上势。缓吸气,两手慢举过头顶,掌心朝天,两臂伸直同肩宽,再转掌成手指相对,
两手指相距一拳许,同时慢抬头看掌背,成双手托天之势。头慢慢还原,目视正前方,两臂向后背相夹(图
3 )。用暗劲向上托动三次,停。静守调息、气沉丹田。
要领:抬头上举时吸气,头还原时呼气,意念随呼气下沉丹田,同时部分意念上贯百会。
目的:调理三焦经气,排浊气、升阳气,治胸闷痞满。
第四势 罗汉伏肚
功法:调息后接上势,双臂延身前回拉,两掌翻转成掌心朝地,用意向下按置脐下丹田处,停,中指
距脐相对。同时鼻呼气,意气沿任脉沉入丹田,并引督脉经气意贯百会。脚趾抓地生根,提肛(图 4 )。
要领:动作、意气要协调一致;下按时肩部要放松,宜用暗劲,凝聚三焦之气成一体。
目的:运真气通贯任督,充盈脏气,能消食去积,通经气,祛肩风。
第五势 霸王拉弓
功法:调息后接上势,慢吸气,同时两掌变空心拳握固,并以意引气沉丹田。闭息,同时意合神阙穴
向命门穴贴靠,推动真气沿脊椎上行冲关过至头顶守气,蓄元神。意引气下沉丹田,同时慢呼气,腰前弯
至 90 度,两拳同时下沉,再将意上行胸中守其中气,鼻慢吸气,腹内收向后贴腰命门穴,提肛,吸足气,
腹贴紧,再吐气,作 3 次呼吸运行。闭气,意守膻中穴。同时慢转拳,成拳背朝地,身姿不变,呼气,意
引膻中穴经气向两拳运贯,侯气充盈后两拳用暗力慢慢向左右拉开,直至两臂伸直平举,胸尽力外扩前挺,
气贯百会,头向前顶,再还原(图 5 )。
要领:动作意气要协调成一体,全部用暗劲。拉开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目的:培增内气,排除体内浊气,吐故纳新,增肺气,宁神,利皮毛,治肩陈伤。
第六势 白鹤亮翅
功法:候气充盈,接上势。两拳原处变钩手,两钩尖齐对丹田、脐眼。自然吸气,呼气时意念将膻中
穴真气运还双钓。两钩手慢慢向左右拉开,直至两臂伸开似抱物状。头微低,拉开时背上顶,势成含胸拔
背、收腹、脚趾抓地之状(图 6 )。
待丹田内气充盈,调息,以意念提丹田劲使身姿上体向上,慢直腰,同时钩手由相对原处向后转动,
变钩尖朝身后。吸气,以颈项用力,头慢抬。使胸向外扩挺并收腹,两腿伸直,臀后溜,脚趾抓地生根(图
7 )。
要领:用拔背含胸劲拉开,拉开时意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