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板架合一”承重围护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3-23约5.4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板架合一”承重围护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任务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项目计划号)(皖市监函〔2023〕622号),项目计划号:2023-3-89

第一起草单位淮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单位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北路4号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安徽绿厦智建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淮北矿业

(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建

参与起草单位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山东建筑大学、潍坊金艺钢结构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山东联

兴绿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淮北市杜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富煌科工技术有限

公司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2024年3月1日,召开大纲编制专家讨论会;

2024年3月19日,召开主、参编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编制组成员共同讨论项目进程、项目计

划安排及项目大纲初步成果等;

2024年6月24日,召开编制组第二次会议,会审标准草案;

2024年11月6日,召开编制组内审会,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12月17日,召开草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共同探讨标准草案成果,经充分讨论,

同意初稿通过论证,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一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板架合一”承重围护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是钢结构和混凝

土结构在技术应用上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建筑品质要求的同时,实现“造智能汽车一样造房子”。此项

技术标准的研究和编制,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领域不固化在PC或PS的单一体系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发展,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科技水平。

二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建筑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

向建造过程更加绿色低碳、现场湿作业大幅减少、材料可循环利用率更高、生产建造模式多维升级等方

向转变,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智能建造的发展,通过真正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

和管理,能够实现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生产。同时,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构建方式和规范标准,促进

设计、生产、施工协同,能够实现建筑部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提升建筑的品质和性能。

四是构建模块装配体系。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通过模块化构件完成整体建筑。此标准是通过标准

化的构建方式,实现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构建新型装配体系,科学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和降低成

本。

五是满足应用场景需要。目前该技术近5年来已试行投入应用,装配率可达90%以上,可降低噪

音和扬尘污染80%以上,可实现节能率85%以上,可缩短工期。新的装配体系在规模化场景应用前,通

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规范标准,保障建筑安全可靠性,确保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符合

安全要求,避免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建筑的结构设计合理、

稳定,防止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人

们的生活质量。

意义:

《“板架合一”承重围护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应用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在于促

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构建模块装配体系、满足应用场景需要等方面,

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制定该技术的安徽省地方标准,有利于规范该技术体系

设计、生产、施工,促进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钢结构焊接

规范》GB5066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50010、《装配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