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年司考卷一答案及详解.docx

发布:2018-03-03约1.66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司考卷一答案及详解1.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认同“法律万能”的思维偏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一特征,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论中片面、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2.某省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中的权力清单。关于该举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旨在通过政务公开约束政府权力  B.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  C.体现了比例原则  D.符合法治原则  【答案】C  【解析】比例原则。价值冲突中的“比例原则”,是指“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价值须侵及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③例如,为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时可能会实行交通管制,但应尽可能实现“最小损害”或 “最少限制”,以保障社会上人们的行车自由。换句话说,即使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限度。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答案】B  【解析】如何处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而不是根据被害人的要求。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诚实守信。下列哪一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A.某县发生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防止了现场矛盾激化  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给予优惠,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  C.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民生投资导致资金紧张,未按合同及时支付相关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款项  D.某区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对已经公布的城建规划予以变更  【答案】C  【解析】选项B属于客观情况的变化,选项C属于违约。  5.执法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下列哪一做法没有准确体现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A.某市公安局借助网络开展执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评判执法公正的唯一标准  B.某市法院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减少当事人讼累  C.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查行为规范》,规范城管队员执法行为  D.某县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办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家庭、派出所与检察院五位一体的跟踪帮教机制  【答案】A  【解析】执法为民,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贯彻和体现在具体的法治实践中,突出人在法治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使执法活动更加富有人性化特征,把保护人的生命与自由,推动人的发展与进步视为法治的终极追求,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  6.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要兼顾;选项B错误,要兼顾实体与程序;选项D错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7.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  A.某省法院审理案件时发现该省地方性法规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相抵触,最终依据法律作出裁判  B.某市工商局规定收取查询费,拒绝法院无偿查询被强制执行企业的登记信息  C.某市律师协会组织律师就已结案件进行回访,如案结事未了则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D.在应对当地自然灾害中,某市检察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保障特殊时期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应当免费。  8.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