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doc

发布:2017-01-19约2.5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   【摘要】小型水库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强化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能够显著确保小型水库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本文则结合实例分析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我国一定数量的小型书库,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破坏是这些是水库的共同特点。为了探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本文特以广州某小型水库为例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接着分析了其漏水原因,然后着重论述除险加固方案的选择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   1、工程基本情况及漏水原因   1.1 基本情况   广州小型水库,库存容量约为106-108m3,相对于大型水库和湖泊来讲,集雨面积小,同时水滞留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当地供水中具有重要作用。广州没有天然湖泊,水库也就成为当地重要的淡水蓄水体。本文则对广州市的6座小型水库为例,对其在应用中出现的漏水问题分析,并探讨除险加固设计策略。   1.2 漏水原因   浆砌石坝蓄水后,在高水位期间可在坝头接合部位、坝后基础岩、坝下游面见渗水和线状明流,影响水库的正常蓄水和坝体安全。分析漏水的主要原因:   (1)漏水原因是坝面勾缝脱落或坝体局部断裂、裂缝;   (2)漏水原因是坝体施工质量差;   (3)坝头绕渗或接触带渗漏的原因是坝基与坝体结合不好、清基不彻底;   (4)坝基漏水的原因是灰岩地层、裂隙发育、坝址基岩破碎;   (5)漏水原因是坝体长期受潜蚀、溶蚀、冲蚀作用。   2、除险加固方案确定   坝体为浆砌石双曲拱坝,考虑本项目投资是定补,没有资金余量,故采用沿坝体中心进行防渗补强灌浆,结合帷幕孔对坝体进行补强填充灌浆。补强充填灌浆后可相应提高拱坝坝体允许应力。因下游坝面有明显射流现象,由此可推测大坝上游防渗面板有漏水通道,由于库水位较高,无法进行检查,建议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仔细检查防渗面板的缺陷,并进行必要的局部加固处理。同时对坝体局部漏水严重的地方,加密补强灌浆孔进行充填灌浆处理,以提高坝体防渗性。   2.1 方案对比   坝体防渗设计方案拟采用①采用LJP合成高分子水坝专用涂料对大坝上游坝面进行防渗处理②下游坝面设置钢筋网混凝土防渗面板③上游面铺设复合土工膜方案④上游坝面设置钢筋网混凝土防渗面板⑤对坝体进行充填灌浆、局部补强特殊加固等五个方案,从技术角度分析比较,五个方案均具有可行性,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方案为常规方案,可靠性最高;坝体充填灌浆方案能够满足防渗要求,工期短,投资省;综合比较以上方案,拟采用方案⑤坝体充填灌浆方案对坝体防渗进行加固。灌浆对坝体浆砌石空隙和心墙渗漏点进行灌浆,局部漏水点在大坝上游进行针对性补强灌浆,能满足大坝防渗要求。该方案无需对大坝进行清淤,投资省,施工工艺简单,可以结合坝基帷幕灌浆同时施工,工期短[1]。   2.2 坝体防渗方案选择   坝体渗漏的处理方案采用坝体充填灌浆,由于原浆砌块石坝体局部漏水严重,存在一定的架空现象,须进行坝体充填灌浆处理,另外增强坝体的整体性和强度,坝体充填灌浆从坝顶(627.75m)至下钻孔,孔深以入岩1.0m为准,单排布置,孔距1.5m。局部孔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先导孔实验和坝面具体漏水点情况作适当调整加密、加排、加强灌浆。   安全鉴定结果表明,大坝坝体渗漏严重,说明大坝防渗体质量差,抗渗性差,大坝施工缝漏水,大坝存在渗流安全隐患。大坝座落在透水基岩上,坝基在原施工中进行了防渗帷幕,运行中出现较严重的绕坝渗漏,坝肩山体大面积湿润,有3处集中渗流、滴水。对大坝的安全构成威胁。坝肩必须进行防渗处理[2]。   为增加坝肩的稳定性和坝肩防渗,拟在大坝左、右坝肩坝体采取固结灌浆处理,坝体与坝肩灌浆孔处在同一轴线上,同孔同距,并向两岸延伸,两岸通过山体进行防渗固结灌浆。左岸坝肩均向山体延伸10m,右岸坝肩均向山体延伸10m坝肩固结灌浆均采用单排孔,孔距1.5m。灌浆的底部高程以坝基以下5m进行控制。两岸灌浆底部高程为622.0m左右。坝体和坝基灌浆钻孔方向可根据现场情况可适当略向上游方向倾斜0°~3°   灌浆材料以水泥灌浆为主,为确保灌浆质量,要求使用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要求通过标准筛的筛余量不超过2%。坝体封孔时宜采用微膨胀水泥[3]。   灌浆共分三序,灌浆方法及压力: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进行灌注的施工顺序:钻一段,灌一段,待凝一定时间以后,再钻灌下一段,钻孔和灌浆交替进行,直到全深。接触面的灌浆压力采用1~2kg/cm2,其下逐渐增加到3~6kg/cm2。   灌浆压力应根据现场灌浆试验确定,设计灌浆压力由孔深、工作水头和地质条件等进行估算,估算公式如下:   P―设计灌浆压力,MPa;   P0―基岩表层段允许灌浆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