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P接口及HCI协议技术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WP 接口及 HCI 协议技术分析
中国泰尔实验室 刘晋兴 王鑫 潘娟 王征
摘 要:本文全面深入介绍了 UICC 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的 SWP 通信接口,以
及上层 HCI 协议,包括国内外标准最新进展、SWP 和 HCI 技术特点、应用趋势等。
关键词:SWP 接口 HCI UICC 移动支付
1 引言
目前用于通信网的 UICC 卡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 SWP 接口是移动支
付、物联网等近场通信新业务成功开展的关键接口,非接触通信完成后 CLF 所
得到的数据信息与UICC卡及通信网的交互全由此接口完成。
SWP 协议即单线协议(Single Wire Protocol),是目前 ETSI 已有成熟技
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一种用于在非接触通信模块(CLF)与 USIM 卡间传输信息的
接口协议,确切来说 SWP 协议定义了 CLF 模块和 USIM卡内的 SE芯片传输信息
的物理连接形式和底层信号传输要求等(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HCI则定义了一种基于主机(HOST)、端口(GATE)和管道(PIPE)的逻辑
协议,在SWP协议各层之上负责逻辑传输管道建立和路由等。
2 标准体系
目前ETSI针对SWP和HCI已有成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国内的行业标准
正在制定中。ETSI标准体系如图1:
图1 SWPHCI标准体系图
5
如图 1 所示,该系列标准共分为两类,技术要求以说明各种相关过程的原
理为主,测试方法以说明具体测试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目的、判定要求等为主,
相同技术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应配套参照。
3 技术分析
SWP及HCI协议栈如图2所示:
图2 SWPHCI协议栈示意图
SWP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连接,通过UICC上的一个触点C6的电流电
压变化来传递信息,实现物理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无误传输数据、对接收和
发送的数据排序、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等功能。
HCI协议(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与SWP接口关系可类比计算机网
TCP/IP协议与以太网、WIFI、ADSL等物理实体接口的关系理解,即HCI负责逻
辑地址和管道、端口的建立,不关注底层物理连接特性,且HCI协议不特定用
于SWP物理接口形式。
3.1 SWP接口
图3 非接前端—UICC卡物理连接
6
如图3,UICC的C6触点(SWIO)连接到CLF用来传输S1和S2信号。
SWP接口是UICC卡与非接触通信模块之间基于比特流、点对点通讯的协议,
交互原理如图4所示。其中CLF是主设备、UICC是从设备。
图4 SWP数据传输
SWP 协议是基于全双工数字传输的模式。S1 信号通过电压的数字调制(L
或 H)来传送从 CLF到 UICC 的信息,S2信号通过对电流的数据调制(L 或H)
来传送从UICC到CLF的信号。这样通过一个触点,单线连接即可完成信息的交
互,因此,该协议被称之为单线协议。
SWP接口可工作于两种功耗模式之下:低功耗模式和全功耗模式。如果UICC
卡处于低功耗模式,终端不应激活 YD/T1762.1-2008 的接口;如果 UICC 支持
3GPP TS 102 600中定义的USB接口,终端不应执行USB接口的附着。如果UICC
卡处于全功耗模式,终端可以独立激活任何其它UICC接口。
SWP接口物理层之上即是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管理LPDU如图5所示,
该层可被分解为两个子层。
数据包
LLC 层
LPD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