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题复习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 精确的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学评6页7---9题 学评7页10题 2004年 探究三 如何从三角座标中读取数据? 6 70 24 和为100 学评8页15题 学评9页22题 学评10页1题 学评17页12题 人口专题复习 人口常考点: 一、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二、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成因 三、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四、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 五、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六、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国家的类型 2、地区类型 3、三率的特点 一般自然增长率大于千分之十 一般65岁以上人口比重大于百分之七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欧美大洋洲 现代型 亚洲大部等传统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二、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成因 原始型的特点及成因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A、特点 A、缺乏劳动力 B、为养老 C、为传宗接代 D、无节育措施及意识 1、生产力水平低、衣食无保障,身体素质弱 2、生产力水平低,医疗技术水平低 3、自然灾害的多,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4、部落战争因素 成因: 传统型的特点及成因 A、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A、缺乏劳动力 B、为养老 C、为传宗接代 D、自然现象(有时间、到了生育年龄) 1、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衣食保障,身体素质变强 2、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3、自然灾害的多,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强 成因: 现代型的特点及成因 A、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A、机械化程度提高不缺乏劳动力 B、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福利好,无养老之忧 C、妇女文化水平提高,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修养 无传宗接代 1、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衣食保障,身体素质变强 2、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3、自然灾害的多,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强 成因: 三、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原始型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问题不明显。 传统型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速度快,青少年人口多,性别失调,失业率高,素质低,生活水平低等 对策: 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现代型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适中,人口增速慢,老龄人口多(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七以上,称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兵源缺乏。 对策: 鼓励生育,实行移民政策等 四、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 时间 特点 迁出 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世纪以前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 非、 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亚、 非、 拉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1、了解国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代 成立 到20世纪 80代中期 20世纪 80代中期 以来 大批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2、了解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代 成立 到20世纪 80代中期 20世纪 80代中期 以来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 地区发展 不平衡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4、了解国内人口迁移 五、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人们一般趋向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宜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的地区 (2)社会环境: 人们一般趋向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服务条件好(文化教育水平高,医疗服务水平好,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社会稳定、制度健全的地区 小结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个人因素 4.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1.气候、土壤、水文、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发展、交通通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