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及其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pdf

发布:2016-03-20约8.48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⑧ 中文摘要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及证 型演变规律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 2006级硕士研究生:肖阁敏 导师:杨宏志主任医师 摘要 第一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症状体征分布情况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乙型慢重肝)病程第一、三、五、八 周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归纳乙型慢重肝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 象;通过分析各病程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象,揭示乙型慢重肝的中医病因、病 名、病位、病机及病机的演变过程。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及传染科收治的乙型慢重肝患 者,2008年7月1日至U2009年2月1日收治的所有乙型重肝患者,总共104人。 2.观察指标:乙型慢重肝病程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第八周的所有症 状、体征及舌脉象。 3.统计分析: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各观 察点的症状体征出现的概率。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③ 中文摘要 结果及结论 1.乙型慢重肝不同病程,其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提 示乙型慢重肝的证型随病程发展,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2.乙型慢重肝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舌脉:乏力、食欲减退、小便黄如浓茶、 身目黄染(黄色鲜明或晦暗)、腹胀、神疲懒言、恶心呕吐、口苦、口臭、烦躁 不安、便秘、口干(欲饮或不欲饮)、肢体困重、失眠、小便减少、移动性浊音 阳性、腹部压痛、腹大如鼓、性功能减退、口唇暗红、面色晦暗、朱砂掌、红痣 /蟹纹、爪甲不荣、情志抑郁、双目干涩、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等28个症状体征。 常见舌象:舌红、舌下脉增粗或迂曲、舌苔厚、舌苔腻、舌苔黄、舌苔白等6种 舌象。常见脉象:脉数、脉滑、脉弦、脉实、脉细、脉沉等6种脉象。 3.病因:湿热、疫毒、热毒、血瘀。 4.病位:肝、胆、脾、胃、肾。 5.病机:热毒夹湿,与血瘀相搏,耗伤人体气阴,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 继之,血瘀加重,水饮、痰浊内生,最终形成正虚痰瘀互结的局面。 6.病名:首选病名“黄疸,当出现并发症时可参照“鼓胀、血证、积聚、 神昏”等。 第二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慢重肝病程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第八周的中医证型分布 情况,归纳出乙型慢重肝基本证型及核心证型并探索乙型慢重肝的中医证型随病 程进展的演变规律。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 2.研究指标:乙型慢重肝病程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第八周的中医证型。 Il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⑧ 中文摘要 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各观察周证型出现频率。 结果及结论 1.乙型慢重肝的基本证候是:肝脾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胆热毒炽盛证、 肝肾阴虚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血虚证、痰湿内阻证、气滞水停证等九 个证型;其中核心证候是:肝脾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肾阴 虚证。 2.乙型慢重肝证型复杂,多相兼出现,在病程第一、三、五、八周的证型分 布情况不尽相同。病程第一到八周的证型演变规律:肝胆热毒夹湿兼瘀证一瘀毒 互结一瘀热毒水饮互结、肝脾肾气阴两虚证一痰瘀互结、肝脾肾气血阴虚证,甚 至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这一证候演变规律正切合清下消补四法二步的治疗原 则。 3.肝病多瘀,肝脾血瘀证贯穿乙型慢重肝始终,且随病程进展,程度不断加 重,故临床应加强活血化瘀治疗。 第三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常见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 关性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慢重肝热毒夹湿证、瘀热互结证、阴虚血瘀证的凝血指标(PT、 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