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5-21约2.65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是指主要由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子宫颈慢 性炎症性疾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致病微生物:常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二)诱发因素: 1.分娩,流产所致的子宫颈损伤。 2.雌激素分泌增多致宫颈分泌物增加。 3.阴道激性环境改变。 (三)临床主要表现是白带过多 镜下 子宫间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子宫颈柱状上皮、腺上皮增生或鳞状化生 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良性瘤样病变, 恶变率很低 有时子宫颈腺囊肿(Nabothian cyst) 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子宫颈糜烂: 1.真性糜烂:鳞状上皮坏死脱落 。 2.假性糜烂:柱状上皮代替鳞状上皮,有异型增生时,可引起癌变。 (二)子宫颈息肉:少数可恶变。 (三)子宫腺囊肿(那鲍氏囊肿): 常多发,一般较小,灰白色,内含无色透明或 黏液脓性渗出物。 (四)子宫颈肥大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cervix)为子宫颈 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年龄40~60岁。 一、病因 认为与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裂伤、丈夫包皮 垢及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与人头乳头状病病毒(HPV) 16、18、31型感染有密切关系。 二、病理变化 发生部位: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粘膜柱状上皮交 界处。 致癌因素作用下 上皮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早期浸润 癌 浸润癌 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鳞状细胞癌 柱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腺癌 (一)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是一种癌前病变,可见细胞 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形状不规则,核分裂。 1.不典型增生I级(轻度),细胞异型限于上皮层的下1/3。 2.不典型增生II级(中度),细胞的异型限于上皮层下2/3。 3.不典型增生III级(重度),细胞的异型超过上皮全层的2/3。 (二)原位癌 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称 原位癌。如癌细胞经过宫颈腺口伸入腺体内, 称原位癌累及腺体。 (三)早期浸润癌 当原位癌细胞部分癌细胞穿破基底膜,侵 入间质,深度不超过5cm。 (四)浸润癌 癌细胞穿破基底膜侵犯间质超过5mm。肉眼形 态为菜花型,内生浸润型和溃疡型。 (五)组织学类型 鳞癌最常见,可分为高、中、低分化鳞 癌。腺癌少见,也可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可见乳头 状腺癌,腺鳞癌等。 三、扩散 (一)直接蔓延 往上侵犯破坏子宫颈全段;往下侵犯阴道穹 窿及阴道壁;往前侵犯膀胱;往后侵犯直 肠;往两侧侵犯输尿管、阔韧带、子宫旁及 盆腔壁。 (二)淋巴道转移 经淋巴道先后转移子宫旁、闭孔、髂外、 髂总等盆腔淋巴结。 (三)血道转移 少见,晚期经血道转移至肝、肺及全身器官。 乳腺癌 乳腺癌(carcinoma of breast)是来源于 乳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二 位。好发于40~60岁。 一、病因 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此可引起导管上皮 增生。并认为与致癌病毒“乳汁因子”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非浸润性癌(non-infiltrative carcinoma) 导管内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 癌细胞成实心、筛孔状、低乳状或管状排列,癌细胞有明显 异型性,可见核分裂,中央有坏死。 小叶原位癌,癌组织发生于乳腺小叶,基底膜完整,癌 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核分裂少见。 (二)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间质。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腺泡基底膜,浸润小叶内间质。 (三)浸润性癌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粘液腺癌、乳头状 癌、小管癌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