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棕榈仁油》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4-11-07约9.24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准

《棕榈仁油》编制说明

1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

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1任务来源(包括标准下达计划、标准计划项目调整、标准制修订的背景、

必要性和重要性)

1.1.1标准下达计划(包括标准下达计划文件、标准名称、第一起草单位等)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6〕6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第一起草单位修订《棕榈仁油》(GB/T18009—1999)标准,项目编号为T—326,该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在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下起草组于2016年已经完成了该标准征求意见和审定等工作,形成了报批稿,但因机构改革和归口标委会调整等原因一直未完成最后报批。确定该标准调为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归口后,2024年重新开展征求意见

及审定等标准修订流程。

1.1.2标准计划项目调整(如有,请写明申请调整的具体内容、理由和依据

等)

1.1.3标准制修订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

棕榈仁油是由油棕榈的种仁中提取的植物油,盛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赤道附近国家,食品方面主要用作巧克力糖果、可可脂代用品、咖啡伴侣以及植脂鲜奶油的制作原料,但我国缺乏棕榈仁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我国于1999年11月等效采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标准联合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126—1981《食用棕榈仁油》制定发布了GB/T

18009—1999《棕榈仁油》。该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我国进口棕榈仁油的质量

2

监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CODEX-STAN126—1981现已废止,GB/T18009—1999由于制定较早,距现在时间较长,目前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都有较大变化,各项指标已经不符合产业实际情况,不利于棕榈仁油的进口及其生产和贸易的监管。考虑到1999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重新制定发布CODEX-STAN210—1999《CODEXSTANDARDFORNAMEDVEGETABLEOILS》,并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9年、2017年、2019年进行了修订,2005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9年、2021年、2022年进行了修正,最近于2023年2月1日进行了更新,其中规定了棕榈仁油的相关参数和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并参考CODEX-STAN210—1999对GB/T18009—1999进行修订,完善棕榈仁油标准相

关要求和指标,以满足产业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行业发展。

1.2协作单位(除第一起草单位外的其他主要起草单位)

协作单位包括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

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等。

1.3主要工作过程(应包括标准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报批

阶段等)

(一)在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期间开展工作

标准修订获批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拟定工作大纲,进行任务分工。

根据拟修订的技术要求,标准起草组对部分生产、贸易单位进行了调研,了解标准的实施情况,与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讨论标准修订内容,多次与行业专家(中国粮油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等)进行沟通,并吸纳国内棕榈仁油大型加工企业(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的意见和建议,于2015年5月棕榈油在食品行业的应

用优势研讨会上,与相关委员对拟修订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讨论,达到了初步的共

3

识,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5年6月10日—7月10日,起草组向行业专家和企业发送了20份征求

意见表,收到20位专家的具体建议或意见,形成了预审稿。

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排2016年6月6日—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对国家标准《棕榈仁油》等标准预审,起草组收到了4个预审专家的

具体建议或意见。在反复研究讨论、权衡取舍之后,形成了送审稿。

标准送审稿于2016年11月22日—11月2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标准审定会上审查通过。根据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