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1
《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全球汽车轻量化趋势,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提高续航的必经之路。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压铸技术的新变革,通过将原本设计中需要组装的多个独立零件经重新设计,并使用超大型压铸机一次压铸成型,直接获得完整的一体化压铸零件,实现原有功能。汽车的传统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4个环节。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可以让车身轻量化,
提高效率,缩短供应链,减少整车的制造时间,减少人工和机器人使用。
一体化压铸模架大模块锻件是一体化压铸模所需的关键零部件,然而由于其属于战略产业新兴技术,在其制造方面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制造工艺、技术规范及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并且在国际上至今尚未有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本项目建议的目的在于组织国内科学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锻压协会“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大模块压铸模用模架锻件技术”团体标准,供其产品在其制造及质量检测检验中参照执行,以此填补国内外空白,助推高特钢压铸行业应用的技术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本标准,从冶炼、锻造与热处理等方面对制造工艺进行完善补充,同时健全了标准管理体系,对新能源汽车一体化
压铸制造技术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项目来源
由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锻压协会提出立项申请,经中国锻压协会(2023)中锻压字072号文件立项通知,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
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技术规范》。
3标准制定工作概况
3.1标准制定相关单位及人员
3.1.1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2
3.1.2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东北大学无锡研院、杭州汽轮铸锻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山东磐金锻造机械有限公司。
3.1.3本标准起草人为:明章发、王增滨、安宏宇、叶君芳、李过、方向臣、魏文升、王海洋。
3.2主要工作过程
3.2.1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标准工作要求,2023年7月成立了由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等组成《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技术规范》工作组。工作组于2023年7月15日召开了启动研讨会,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工和落实。
3.2.2标准草案研制
以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标准工作组根据市场调研及实际情况分析,制定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共计7项指标。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对标准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验证,工作组各成员对各
项技术指标进行充分讨论后形成相应的标准草案。
3.3.3征求意见阶段
根据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于2024年1月24日起进入到广泛征求意见阶
段。
4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4.1编制原则
标准的技术规范充分体现当前“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的技术水平以及该产品可预期内的技术水平发展状况。标准的编制格式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进行编写。
4.2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4.2.1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的制造工艺、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架锻件(以下简称锻件)。
3
4.2.2标准确定依据
本标准以GB/T8844-2017《压铸模技术条件》为基础,参考GB/T1299-2014《工模具钢》技术规范,根据企业产品实际情况、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特定要求对相关指标进行较大幅度的提升,技术参数、指标经过检测验证,符合先进、合理、可操作的标准制定要求。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产品的
质量。
5标准先进性体现
5.1型式试验内规定的所有指标对比分析情况。
4
技术
指标
GB/T1299-2014
本标准
提升或新增的意义
化学
成分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缩小了元素范围,为热处理和保证材料性能提供了前提条件。严格控制微量有害元素,目的是提高钢水纯净度,提高材料性能。
C
Si
Mn
P
S
Cr
Ni
C
Si
Mn
P
S
0.30-
0.36
0.30-
0.40
0.90-
0.95
≤0.015
≤0.007
1.70-
1.95
≤0.25
0.28-
0.40
0.20-
0.80
0.60-
1.00
≤
0.03
≤0.02
Cr
Ni
Mo
Mo
Cu
Al
As
Sn
Sb
0.34-
0.40
≤
0.15
0.015
-0.03
≤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