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技术发展历史简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i-Fi的起源与诞生
第一个Wi-Fi网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如
今,人们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频繁,而大多数移动设备没有以太网接口,这
使得Wi-Fi已成为移动通信的首选接入技术。Wi-Fi不仅用于家庭,还用于全球的
企业和公共场所。Wi-Fi标准的技术名称是IEEE 802.11,这也意味着IEEE在维护
这个标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Wi-Fi的由来。
1971年6月,第一个数据包以9600bps的速率在一个名为ALOHAnet无线网络
上发送成功,该网络采用的ALOHA通信协议就是后面IEEE 802.11协议的先行
者。为了支撑无线网络通信,在1985年,美国政府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开放了几个无线射频 (RF)频段,无需许可即可使用,包括 900
MHz、2.4 GHz和5 GHz。这些被称为 “垃圾带”无线频段取自工业、科学和医
疗频段 (ISM),以及未经许可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频段 (U-NII)。
后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成立了802.11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发布无
线局域网 (WLAN)标准。该委员会于1997年6月发布了第一个IEEE 802.11标
准规范,使用了未经许可的2.4 GHz频段,采用跳频 (FHSS)及前向纠错码
(FEC)实现2Mbps的传输速率。之后在1999年对802.11原始标准修订后,发
布802.11a与802.11b。
为了实现Wi-Fi产品及终端的兼容和互通,在1999年,成立了行业协会Wi-Fi
Alliance®,负责Wi-Fi产品的互操作性测试和认证。同时,它创造了Wi-Fi ®的
名称并对其进行了商标注册。
下图为Wi-Fi协议发展历程。
▲图1:Wi-Fi协议发展历程
以下将会以历代协议发布的时间顺序,对每一代Wi-Fi协议展开描述。
Wi-Fi协议的发展
802.11b
IEEE于1999年发布了802.11b标准。802.11b使用与原始802.11标准相同的2.4
GHz频率,采用高速直接序列扩频 (HR/DSSS)的简单调制技术,并且使用了
补充代码键控 (CCK)编码,它支持的最大理论速率为11 Mbps,是802.11正
式标准中传输速率最慢的标准。由于802.11b工作在2.4 GHz,家用电器或其他
使用2.4 GHz的网络可能会对其造成干扰。
▲图2:802.11b主要特性
802.11和向后兼容性
从一开始,各种802.11标准就是为了向后兼容而设计的,因此传统设备可以在
与新一代设备相同的网络中运行。然后网络管理员可以慢慢改进他们的设备,而
无需在每个新标准版本上进行彻底替换。这有助于802.11技术的持续发展。但
是,802.11b在易于向后兼容方面是个例外。802.11b是唯一不使用正交频分复
用 (OFDM)调制的标准。因此使用OFDM的802.11标准的设备必须确保
802.11b设备知道将要传输的所有流量,包括无法解码的流量。
这是通过使用请求发送 (RTS)/清除发送 (CTS)消息作为保护机制来完成的。
每次设备准备好发送流量时,它首先发送RTS消息,该消息由CTS消息进一步确
认。这意味着对于每个数据帧,必须传输另外两个管理帧。这会在网络上产生大
量流量开销并且显得比较低效率。某些网络管理员选择从无线AP上禁用
802.11b速率 (1,2,5.5和11 Mbps)以避免此问题。目前仅使用802.11b的客户
端在目前变得越来越罕见,停止支持802.11b速率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选择
会限制Wi-Fi的覆盖范围。当信号质量较低时,非802.11b设备可能会回退到
802.11b速率。因此,在无线AP上禁用1,2,5.5和11 Mbps速率将阻止边缘客户
端连接。
802.11a
802.11a标准也在1999年由IEEE发布。802.11a工作在不太拥挤的5 GHz频段,
使其不易受到干扰。该标准使用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帧格式,但
采用了新的基于OFDM调制的空口物理层及最高64-正交振幅调制 (QAM)编
码,理论最高速率54 Mbps,带宽远高于802.11b。OFDM是一种在20MHz频
宽上可以扩展52个数据子载波的调制方法,通过并行传输大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