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相平衡与相图()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组成: ① 液相刚到R点时,固相组成点在D点 而固相(S)组成中: 即: ②转熔结束时,固相组成点仍在D点,实际上液相并未减少,所变化的仅仅是A和B的化合物。 * (八)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 1.相图构成 一个侧面为具有液相分层的二元相图。 * 2.析晶过程分析 以图1-2-125中的M点为例。 结晶在E点结束,界线均为共熔线,过M点作辅助线AMa,EMH 。 图中二个相互平衡的液相组成,由一系列连结线(如图中 l1 -l2 , l1 ′ -l2 ′……)。 液相路程: M L A l1 l1′ l1″ l1′″ l2 l2′ l2″ l2′″ a L A E[ ] L A+B f=0 L A+B+C 直至干涸 A, l1 , l2 三相平衡,直到l1消失 固相路程: A H M A * 3.组成 ①在分液区,各温度下的液相总组成是图中的x,y …… 。 ②固/液比。 液相刚到达a点时: ; * (九)小结 (1)相图分析基本步骤 ①判断化合物性质; ②划分副三角形; ③判断第一结晶相; ④判断结晶终点及最终产物; ⑤确定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⑥判断无变点性质; ⑦判断界线性质; ⑧作辅助线; ⑨析晶路程。(液相路程,固相路程) * (2)四个规则 冷却 ①杠杆规则:为了计算各种情况下各相对含量 。 ②连结线规则:判断界线上温度下降方向。 ③切线规则:判断界线性质的。 ④划分副三角形规则:每个副三角形都应对应有一个无变量点。正确划分以后,才能根据配料点的位置判断析晶过程之终结点。不过,这个规则对过渡点是失效的。 (3)五种无变量点 ①共熔点(三升点):共熔点是重心位置。 L V1+ V2 + V3 冷却 ②转熔点:转熔点必是交叉位置,又可称双升点。 L + V1 V2 + V3 * 冷却 冷却 冷却 冷却 冷却 冷却 ③双转熔点:双转熔点必是共轭位置,又可称双降点。 L + V1 + V2 V3 ④双降点形式的过渡点:这种点必是共轭位置的极限位置。 (L)+ V1 + V2 V3 ⑤双升点形式的过渡点:这种点必是交叉位置的极限位置。 (L) + V1 V2 + V3 (4)二种界线 ①共熔线: L V1 + V2 ②转熔线 : L + V1 V2; L + V1 V2 * 四、三元相图应用实例 (一)一些电子陶瓷烧结范围窄的原因分析 在陶瓷制备过程中要求烧成温度控制很严格,陶瓷的烧结范围过窄,很容易导致产品变形。 1.相图构成(以MgO-Al2O3-SiO2三元相图为例) 此系统与镁质陶瓷、堇青石瓷、滑石瓷等瓷制品密切相关。图1-2-158是这个相图的平面投影图,在该相图中有: (1)2个三元化合物: 2MgO·2Al2O3·5SiO2堇青石,简写M2A2S5 4MgO·5Al2O3·2SiO2假兰宝石,简写M4A5S2 (2)4个二元化合物: MgO·SiO2原顽辉石,简写MS 2MgO·SiO2镁橄榄石,简写M2S MgO·2Al2O3尖晶石,简写MA 3Al2O3·2SiO2莫来石,简写A3S2 * * (3)9个无变量点的性质 各界线上温度下降方向可按连接线法则判断 * 2.析晶过程的分析 以右图中的Q点为例。 Q点位于MS-SiO2-M2A2S5的副三角形中,析晶结束于1点,最后产物是MS,SiO2和玻璃相(M2A2S5是第三结晶相,一般情况是来不及析晶) 。 图1-2-159 MgO-Al2O3-SiO2相图的富硅部分 * 液相路程: 固相路程: Q L→SiO2 L L→SiO2 +MS L→SiO2 +MS K 1(f=0, L→SiO2+MS+ M2A2S5 ) A A y z Q 注意: 虽然在1点的共熔反应式是: L→SiO2+MS+M2A2S5 , 但一般情况是第三相M2A2S5来不及析晶,而存有部分玻璃相,所以最后产物是MS,SiO2和玻璃相。 由于陶瓷烧结需要的液相量为35%(图中的K点),而使坯体变形的液相量为45%(图中的H点),TH-TK=30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