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电路基础(课件)-2024物理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ppt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14电路基础
一、新课标要求
二、内容结构与思维导图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四、实验专题
五、综合练习
目录
一、新课标要求(2022版)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
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3.4.1知道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3.4.4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新课标要求(2022版)
二、内容结构与思维导图
两种电荷
电流
电路和电路图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复习内容
思维导图害题14电路基础
通路: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
断路: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
短路就是指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
用电器依次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影响
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用电器互不影响
定义法、电流法、拆除法、节点法
摩擦起电
正电荷、负电荷
相互作用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摩擦起电的实质:正、负电荷分开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串、并联电路识别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一电路图
电路图与实物图的转换
通路、断路、短路
串、并联电路
原子及其结构
导体和绝缘体
两种电荷
电路基础
静电现象
电流
电路
组成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①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毛皮橡胶棒
1.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是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知识一、两种电荷
玻璃棒
丝绸
(3)电荷量
①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字母Q表示。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
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C。
(4)验电器金属球
①验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绝缘垫
金属杆
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罩、
金属箔金属罩
知识一、两种电荷
绝缘垫等。
②用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使用方法: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的
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④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⑤验电器能粗略地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说明带电体带的电荷越多。
知识一、两种电荷
验电器原理
检验方法
金属箔片张开
甲
乙
2.原子及其结构
常见的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
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
动。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②电子: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常用符号e表示最小电荷量,e=1.6×10-1℃,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知识一、两种电荷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
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
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带负电荷
带正电荷
知识一、两种电荷
相互摩擦时
定义
原因
举例
导体
容易导电
的物体
导体中存在
自由_电荷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等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是因为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橡胶、陶瓷、玻璃、油、干木头、塑料等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常温下是绝缘体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变为导体
知识一、两种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
【解桥】
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可知,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
电。因此把一个塑料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吸管因得电子而带负电荷。
把这个带负电的吸管去接触验电器上已带电的金属球,观察到两
个箔片闭合可知验电器上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