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舞蹈文化的保护.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谈苗族舞蹈文化的保护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谈苗族舞蹈文化的保护
摘要:苗族舞蹈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苗族舞蹈文化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本文从苗族舞蹈文化的内涵、特点及现状出发,探讨了苗族舞蹈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苗族舞蹈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旨在为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舞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苗族舞蹈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苗族舞蹈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苗族舞蹈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为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苗族舞蹈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1苗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
(1)苗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先民在约50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舞蹈文化。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的苗族村落中,出土了大量的古代舞蹈器具和壁画,如铜铃、铜鼓、石斧等,这些文物都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舞蹈的热爱和崇拜。例如,在贵州凯里的南江大洞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舞蹈纹陶瓶,瓶身刻画了苗族先民围成圆圈跳舞的场景,展现了古代苗族舞蹈的基本形态。
(2)苗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苗族的历史迁徙紧密相关。苗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为了纪念祖先、祈求神灵庇佑和庆祝丰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据史料记载,苗族共有七次大规模的迁徙,每一次迁徙都伴随着新的舞蹈形式的出现。例如,苗族“跳花节”舞蹈,源于苗族先民对花的崇拜,这一舞蹈形式在苗族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据统计,苗族舞蹈种类繁多,仅《苗族古歌》中就记载了200多种舞蹈。
(3)苗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还体现在其与苗族宗教信仰、社会生活、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在苗族社会中,舞蹈不仅是娱乐和审美的方式,更是宗教仪式、社交活动、教育传承的重要手段。例如,苗族“踩山节”舞蹈,既是祭祀祖先的仪式,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平台。这种舞蹈形式在苗族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对苗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苗族舞蹈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有30多种,与社交活动相关的有50多种。
1.2苗族舞蹈文化的地域特色
(1)苗族舞蹈文化的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区的苗族舞蹈风格各异,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以贵州苗族为例,黔东南苗族舞蹈以“苗岭飞歌”和“踩山节”为代表,这些舞蹈形式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据统计,黔东南苗族有100多种舞蹈,其中“苗岭飞歌”以其高亢激昂的歌声和矫健的舞姿著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2)在湖南湘西地区,苗族舞蹈以“苗鼓”和“摆手舞”闻名。湘西苗族“苗鼓”舞蹈节奏明快,鼓声激昂,舞者手持鼓槌,边击鼓边跳舞,展现了苗族人民豪迈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据传,湘西苗族“苗鼓”已有千年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八,湘西苗族都会举行盛大的“苗鼓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
(3)云南苗族的舞蹈则以“芦笙舞”和“踩歌堂”为特色。云南苗族“芦笙舞”以其独特的芦笙音乐和舞姿著称,舞者身着华丽的苗族服饰,手持芦笙,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云南“踩歌堂”是一种集体舞蹈,参与者围成圆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种舞蹈形式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苗族人民表达团结、祈福的重要方式。据统计,云南苗族有30多种“踩歌堂”舞蹈,其中以“花山节”最为著名,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苗族群众参加。
1.3苗族舞蹈文化的艺术特点
(1)苗族舞蹈文化具有浓郁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音乐旋律、服饰装饰和祭祀仪式等方面。首先,在舞蹈动作上,苗族舞蹈动作刚健有力,充满了力量感,如“苗岭飞歌”中的跳跃、旋转等动作,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同时,苗族舞蹈动作也注重节奏感,舞者通过手脚配合,表现出对音乐节拍的敏感。据统计,苗族舞蹈中常用的基本动作有100多种,每种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征。
(2)音乐旋律是苗族舞蹈的灵魂。苗族音乐旋律丰富多样,既有悠扬动听的民谣,也有激昂奔放的鼓点。在舞蹈中,苗族音乐常常以鼓声为伴奏,鼓点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如湘西苗族的“苗鼓”音乐,鼓声激昂,节奏感强烈,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此外,苗族音乐中还融入了唢呐、笛子等民族乐器,使音乐更加丰富多采。据资料记载,苗族音乐旋律有5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