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化药品生产车间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docx
生化药品生产车间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现场管理研究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生产的效率及其生产安全性是由现场管理的方式所影响。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工业产业借助科技的发展开始快速的崛起,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学者开始对现场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概念化理解,经过一百多年的理论积累,目前学术界对现场管理的概念有着较为统一的理解。
在二十世纪初期,佛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作为当时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FreBerickWinslowTaylor)首先提出了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此理论受到了后世学者的一致同意,因此佛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后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佛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现场管理有着较为清晰的理解,因此提出了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概念。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较为重视提高生产劳动率,认为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生产工人要根据企业的要求,提前制定劳动生产所需的计划,还需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使得工业化产品有着一致的质量标准,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适合,进而快速完成生产任务。20世纪20年代,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生产管理专家,他对工业生产的效率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建立人体运动模型、生产场所、机械设备等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影响生产作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拓展了生产现场的理论研究。20世纪30年代,林德尔·厄威克(LynBallFUrwick)作为英国的生产管理专家,在担任国际管理协会(总部在日内瓦)首任会长,通过他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现代生产现场管理的8个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作为工业制造业的企业,生产管理必须有着明确目标,企业内所有的生产活动需要围绕目标进行。(2)责任和权力符合。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需要责任和权力相符,所有的生产管理按照这个原则执行。(3)职责清晰。制造业的车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管理者和一线生产者的岗位职责。(4)组织管理。在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中,要明确上下级的观念,执行上级的指挥。(5)控制幅度。每一位领导者的精力有限,对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因此上级管理下级的人数不多于6人。(6)专业投入。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尽量流水化作业,每一个环节的员工做到效率最高。(7)沟通顺利。生产过程中,管理和生产相关人员的信息传达通畅而明确。(8)协调高效。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要衔接高效。
200多年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于生产现场管理的相关理论发展较为成熟,理论用于与实践较为顺利,因此衍生出一批科学管理方法,如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生产计划(MasterProBuctionScheBule,MPS)、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II)、工业工程技术(InBustrialEngineering,IE)、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InTime,JIT)、敏捷制造方式(AgileManufacturing,AM)、精益生产(LeanProBuction,LP)、丰田生产体系(ToyotaProBuctionSystem,TPS)、5S现场管理法、6S现场管理法等。这些科学管理方向在21世纪仍然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对近些年的文献查阅,生产现场管理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焦点,学术界对生产现场管理区分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生产现场管理的模式主要以美国和欧洲的国家居多,代表了全球生产现场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对于生产现场管理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现场管理理论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对科学性、人性化、和开放式较为关注。日本由于国内资源受限,因此更为关注生产效率。韩国的企业受到西方国家影响,生产车间更接近军事化管理模式。
对于生产现场的管理研究,我国处于起步较晚的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企业管理者和相关专业研究者的重视。1990年左右,开始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至此,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开始在我国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生产现场管理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从2000到2020年,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达到33000余条,2021年底,检索相关文献数目还会继续增加。
刘同金对煤矿的生产现场管理进行了调查,他认为安全生产是煤矿顺利工作的基础,通过管理层和一线工人的重视,从源头消灭煤矿的不安全因素。王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他认为生产现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利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周新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