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 .pdf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第1页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
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这就是一种名为“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但
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餐饮企业,“一滴香”及
类似的香精和粉末使用相当频繁,明知有害,不少企业却还将其作为“独家秘
笈”。(《新闻晚报》8月27日)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
2009年我国食品食物质量平均合格率达98%,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
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却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只有60分,
为3年来最低。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
豇豆;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奶、洗虾粉、一滴香,
不停接受的“新鲜名词”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监管漏洞,说违法成本太
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很大程度上属于“补
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而监管又难以覆盖中国成千上万的食品企业。
食品安全的底线一再被突破,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
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
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
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穷尽。其实,
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
所谓商业伦理,就是商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核心内容是商业主体
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
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
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
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一、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
1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第1页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第2页
继承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当前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一)诚实守信。诚信是世界各国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
髓。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
精神财富——重诚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不仅表现在信用交易成
为主要的交易形式,而且要求树立诚实守信、诚信为本的理念,并成为大多数社
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商业领域中就表现为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信
守承诺。
(二)见利思义。社会道德准则就是“义”,物质利益就是“利”。树立什
么样的义利观,是衡量商业经营者道德高下的重要标准。“见利思义”、“义以
生利”、“先义后利”是讲道德的商业经营者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
中华民族传统商业道德。经商做生意“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
这些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深刻的意义。“见利思义”要求企业和个人遵
纪守法,信守公德,服务社会,取之有义。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够损人利己、
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只有顺应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于公众需求才能赢得
市场、获得发展。
(三)为富当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