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装卸环节管理“专业达标”验收标准.docx

发布:2021-02-21约5.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装卸环节管理“专业达标”验收标准 项目 内容 关注点 备注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1、辨识、分级记录 企业或中介机构的辨识分级记录(记录辨识过程,40号令第7条) 依据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40号令第22条、23条 2、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依照总局制定的格式 3、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区域位置图 关注外部设施 5、平面布置图 关注内部安全间距 6、工艺流程图 7、主要设备一览表 特种设备应注明是否检测合格 8、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9、安全操作规程 特别关注装卸环节 1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相关安全设备设施台账 11、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12、安全评价报告或评估报告 13、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14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看台账 15其他文件、资料 有关设备采购记录、施工安装资质、三同时记录等 16、重大危险源备案证明 县级安监局,备案有效期、是否有变化需要重新备案 二、监测监控系统 1、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 第13条第一项 2、配备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 型号、位置、数量 3、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4、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 5、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6、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第13条第二项 7、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第13条第三项 8、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 9、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10、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第13条第四项 1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13条第五项 三、管理措施 1、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看管理制度是否明确;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是否明确 第4条 2、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1、看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符合性;2、现场是否悬挂;3是否作为内部检查的内容。 第12条 3、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15条 4、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第16条 5、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看培训记录,现场抽查 第17条 6、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18条 7、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信息传递记录 第19条 四、应急措施 1、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所在地区涉及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第20条 2、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 3、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4、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5、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第21条 6、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7、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五、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