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pdf

发布:2024-12-26约9.2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第24卷第132期第2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No.2,2023

年年第4月2期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Socialism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SerialNo.132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姚满林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108)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开拓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

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又体现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上。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目标导向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23.02.003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23)02-0016-03

人类历史上的现代化始于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众所周知,在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在新文化

代。不可否认,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的开运动所催生的启蒙浪潮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

启和推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

国家就拥有现代化的垄断权与独霸权。今天,现代化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人自觉扛起民族救亡的

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潮流、一种历史趋势,甚至一种不历史大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

可抗拒的力量。人民解放,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扫清了障碍、提供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开拓者了根本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进入近代以后,中国逐步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确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

明蒙尘,中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遭受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

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民族的危难与存亡,不屈的中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明确了农业、工业、国防

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民族救亡运动,也正是在民族救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

亡实践中开始了现代化探索。基于这样的考量,以费的开启进行了有益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把中国现代化的开启模式界人科学判断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开启了改革开放

定为“冲击—反应”模式,如果说“‘冲击’旨在说明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

代化的主要推动力,‘反应’则强调了被冲击对象的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1]

主体意识”,那么这种解读方式尚有一定的合理之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

处。倘若我们不局限于清末民初这个阶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安排,实现了从解决

而把视野置于近代以来的历史总体,显然“冲击—反人民温饱到总体小康的提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

应”论的局限性就立刻显露出来了,一方面,就这种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多层次多领域展开了中国式

现代化的本质而言,很大程度上它是西方现代化的现代化的实践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