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保健品市场现状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
国保健品销售现状
中国保健品发展方向
保健品购买行为趋势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
2010
年,中国国内的保健品市场规模有
1000亿。剧权威预测,到2020年中国大陆的保健品销售将达到4500亿左右。从201年2020年期间将是中国保健品市场增长的黄金时间。未来的10年也将是中国保健品企业和品牌重新洗牌的时间。一些规模小,研发实力弱以及不负责任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同时因为以前中国的保健品标准低,审批宽松而获得批号得第一代及部分第
二代保健品也将因为功效的低下而被市场淘汰。
(国家已经启东2005年7月1日前取得的保健品批号商品重新注册审批,到2015年7月1日前完成,同时国家删减保健品功能9项)
。未来的保健品市场必将集中到几个大型企业集团和品牌下。
在此大背景下,保健品的销售渠道也将重新整合。市场容量的增大也将带来利润额的增长。市场必将出现专业的保健品销售渠道。
如同近1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的销售在传统百货卖场衰退,出现“苏宁电器
国美电器”等专业的家电销售卖场。现在这类专业的家电卖场已经控制着中国家电的80%销售份额。
中国保健品销售中国目前有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余家,注册品牌品种近6000
个。
品种分散
企业规模小就是中国保健品企业现状。其中年销售规模过亿元的企业不100到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不到20家。目前进口保健品约占保健品总量的4%
但其销售额2010年已占到保健品销售额的70%左右。
保健品的销售方式现在有直销、会议营销、传统销售、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及其它销售等几类主要销售方式其中直销约能占到总销售的50%会议营销占20%,其它销售合计占30%
目前国内保健品市场表现为:国内品牌发展后劲不足,洋品牌保健品一路升温。
维生素、矿物质及各类营养概念产品迅速发展,国产中药材概念的简单深
加工保健品衰退加快。
近年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平平发生,国产商品信誉度普遍遭受怀疑。而保健品自其诞生以来更是丑闻不断,是国内信誉最差的食品品类。即使在这种现状下保健品依然达到上千亿的市场规模。说明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是真正的刚需。
但同时我们看消费结构的改变能很清楚的看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为什么年销售80亿的三株口服液是国产保健品不可逾越的高峰?为什么短短
10几年安利能从0到200亿?
1
是因为消费者在用脚给安全投票。
2
是消费产品结构的变化。
3
保健品消费人群的变化。
目前我国保健品消费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以治病需求为主。带有保健品早
期市场的明显特征。
为一种不健康不成熟的消费观念。
保健品不是治病而是预防
疾病、延缓衰老。老板去美国一趟回来说感受其中有:美国人普遍吃营养品;美
国人看着就是比我们年轻皮肤好。我们再看看安利的国内消费者是谁?中年人。
这是保健品的正确方向和未来。市场已经在证明这一趋势变化。
中国保健品发展方向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发展呈现二个明显的方向:
1.
传统中医药科学为基础的药、食同源性产品。
比如:阿胶
西洋参
人参
高丽参
海参
鹿茸
冬虫夏草等
品牌如:同仁堂
正官庄等等
2.
以西方科技和医学为基础的精准营养产品。
比如:
鱼油
大豆磷脂
维生素
矿物质及动植物提取营养物
(如骨胶原、
胶原
蛋白等)
。
品牌如:安利
康宝莱
汤臣倍健等等
现代的科研和文化教育,
为营养物奠定了越来越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为了
人们能普遍接受的科学。
使营养物补充从需要补充变成了每日必需。
而我们传
统的中医药理论发展停滞,
研究落后。
再加上加工简单,
产品粗糙已经失去竞
争优势。这一竞争态势还将持续。
西方科学界已经将自然疗法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来探寻人类健康的需
要。
他们在对中医、
印度医学以及古老的印第安医学等传统医学上的研发投入
已经超过我们。
看看已经运用在西方功能性保健品上的来自于古老医学思维的
各类植物提取物成分就知道,我们已经落后很多。
保健品购买行为趋势
分析保健品的购买行为看二组数据:
1
,
直销、会议营销占保健品销售的比重。
2
,
进口保健品如国产保健品的市场份额比较。
直销和会议营销能占到近
70%
的保健品市场份额,
印证了保健品销售从产
品销售向健康咨询转向的方向。印证了专业的健康咨询在保健品销售中的地
位。直销和会议营销形态下的保健品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有大量面对面产品宣
传和健康咨询服务工作。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进口保健品销售额远高于国内保健品,
一是精准营养的补充理论更容易让
消费者接受并信服。二是国内的保健品本身标准不高,企业自律性也不强,
导致产品功效不明显。同时质量问题频出。消费者中信任度本就很差。自然
无法面对高质量进口产品的的竞争。
国内保健品企业一般规模较小,
企业研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