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增建3.8m中厚板生产线工程初步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总论
1.1概述
为满足我国造船业对中厚板的需求,同时为保证鞍钢的铁、钢、材总体综合平衡,经鞍钢集团公司研究决定在鞍钢鲅鱼圈钢厂增建一条3800mm中厚板生产线,厂址位于鞍钢鲅鱼圈钢厂内的二期预留位置,生产线设计年产量为140万吨,工程红线内投资19亿元。
1.2设计依据1.2.1鞍钢集团规划发展部委托我院的“规划(2007)32号文件《关于开展鲅鱼圈钢厂增建中板生产线可研设计委托书》”;
1.2.2 鞍钢集团规划发展部下发的“规划(2008)文字27号文件《关于放行鲅鱼圈鲅鱼圈钢厂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
1.2.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事业部下发的“工程事业发(2008)7号文件《关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工程项目2008年第二期实施计划放行的通知》”;
1.2.4 由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完成的《鞍钢鲅鱼圈钢厂增建中厚板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库号:22可9)
1.2.5 已经与一重、鞍重、ANSALDO、ABB等公司签定的技术合同。
1.3设计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鞍钢特别是鲅鱼圈钢厂的实际情况,新建3800mm中厚板生产线以生产高质量中厚板产品为主,与已投产的4300mm、2500mm和即将投产的5500mm宽厚板生产线合理分工,产品互补,使鞍钢各中厚板生产线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生产格局,发挥鞍钢整体技术、装备优势。
3800mm中板生产线工程以鞍钢独立自主建设为基础,在充分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条件下,建设符合鞍钢实际情况的先进生产线,设计上继续坚持“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方针,兼顾生产线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应在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同时主体设备全部国产化。
在环境保护、消防、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三废处理利用等方面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设计中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令法规。
1.4设计范围
一条3800mm中厚板生产线,年产量140万吨
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线附属配套设施
厂房外公辅配套设施
1.5工厂组成1.5.1主厂房由板坯跨、炉后上料跨、加热炉付跨、主轧跨、主电室跨、中转跨、精整跨和1#、2#成品跨组成。
1.5.2 生产线附属配套设施包括:1#~6#电气室、计算机室、各工艺操作室、加热炉汽包间、循环水泵间、风机室、高压水泵站、剪切废料输出间、调度室、原料验收室、发货室、车间办公室等组成。
1.5.3 公辅配套设施包括:总降压变电所、电容器室、空压站、换热站、风机房、ACC层流提升泵站、ACC层流供水泵站、旋流井、平流池、过滤间、主泵站、污泥间、废水调节池、消防泵站、综合楼。
1.6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800mm中厚板生产线采用四辊可逆双机架粗、精轧机,设计产量为140万吨/年。
产品品种包括:普板、低合金、优结板、造船钢板、锅炉、容器钢板、桥梁板、工程机械钢板、管线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等。
按生产方式包括:普通轧制产品、CR和TMCP控轧控冷产品。
产品厚度:6~100mm
产品宽度: 1450~3600mm
产品长度: max.24,000mm
产品单重:max.14.8t
1.7原料
原料全部为连铸坯,年需求量为160万t。
连铸坯来源主要由鞍钢本部西区新建的板坯连铸机提供100万t、鲅鱼圈钢厂一期1450板坯连铸机提供60万t。
连铸坯规格:
厚度: 170 mm、200 mm、230 mm
宽度: 1450 mm~2300 mm
长度: 2500 mm~3600 mm
单重: max. 15t
1.8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1.8.1 生产线工艺流程:
板坯库→连续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3.8m可逆粗轧→3.8m可逆精轧→ACC加速冷却(TMCP产品)→热矫直
厚度>50mm钢板→晾板台冷却→火焰取样、定尺→超声波探伤→表面检查、修磨→人工标记→入库
厚度≤50mm钢板→冷床冷却→表面检查→切头尾、分切→切边→定尺取样→自动标记→超声波探伤→表面检查、修磨→入库
1.8.2 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原料倍尺坯由汽车运送到板坯跨,由板坯跨内电磁吊车吊运进行倍尺坯切割操作、堆垛存放。切割后的定尺坯由叉车运送到厂房外的露天原料存放区堆垛存放,并用叉车进行板坯上料操作。
共设两座步进式加热炉,运输辊道将板坯运送到1#和2#加热炉装料端,由推钢机装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炉采用双排装料。坯料加热到预定温度后,由出钢机将钢坯移放到出料辊道上。
钢坯向前运行经高压水除鳞后由辊道输送至四辊可逆粗轧机进行粗轧,轧制包括成形轧制、展宽轧制和延长轧制三个基本阶段;随后进入精轧机完成最终轧制。粗、精轧机均带有高压水除鳞装置,用于清除再生氧化铁皮。
对于要求进一步提高强度或改善性能的产品,在完成TMCP轧制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