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采油工培训课件-油水井酸化.ppt

发布:2017-12-02约9.24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液方面 为了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形成了以氟硼酸、乳化酸、自生氢氟酸、泡沫酸、胶束酸等为代表的缓速酸体系,为改善老井重复酸化效果变差的情况,开发了以有机酸—土酸、有机酸—氧化剂为代表的复合酸液体系,和非活性硝酸粉末为代表的非常规酸液体系。 国内酸化现状 工艺方面 工艺上实现了分层酸化,对于无法用工具分层的井层,应用化学暂堵剂、泡沫酸暂堵,实现低渗透层选择性酸化处理的目的。采用物理解堵—电脉冲解堵和震动解堵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堵水—解堵、先调—后解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低渗油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残酸返排方面,采用高效发泡剂助排,负压和活性剂助排,其中负压助排器是国内较先进的一种。 国内酸化技术水平以四川为代表,施工最大井深已达5889.5m,最高井温150℃,最高泵压98.07Mpa,单井最大注酸量440.86m3,并能对高含硫、斜井及水平井顺利进行酸化施工。 酸化解堵技术 胶束酸 低伤害酸 硝酸粉沫 深穿透酸 浓缩酸 自生HF酸 分层酸化工艺 脉冲酸化工艺 酸化优化设计 射流酸化工艺 大型酸化工艺 综合解堵工艺 系列酸化工艺技术 系列酸 胶束酸酸化工艺技术 基本原理 胶束酸化依据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结构形成胶束的机理,与酸液配成胶束酸,该酸具有胶束和酸的叠加效应,既可溶解碳酸盐、泥质等无机堵塞物,又可以增溶、渗透溶解重质烃,清除有机堵塞物,还可以防止原油乳化,防止酸渣沉淀,使油层保持水润湿性,从而提高酸化效果,延长酸化有效期。 主要技术指标 密度:0.948g/cm3; 表面张力:≤29mN/m; 外观:橙黄色透明液体; 水溶性:浑浊但不沉淀; 酸溶性:与7.5% 以上盐酸互溶透明。 性能特点 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低的酸与油的界面张力。 具有渗透和溶解重质烃的能力。 和地层流体配伍性好,可防止乳化。 具有分散和悬浮微小固体颗粒的能力,有利于残酸的返排。可以使生产层位保持水润湿性。 可以同时解除有机和无机堵塞物,延长酸化有效期。 适用范围 用于油层碳酸盐含量较低的新井解堵酸化。 用于碳酸盐含量较低的油井转注酸化。 用于解除修井、补孔等作业造成的泥浆污染。 特别适用于因长期注污水造成 污染的水井增注。 浓缩酸酸化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 可以解除碳酸盐、铁腐蚀、钻井泥浆、“水锁”等造成的油层堵塞。 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不乳化,无酸渣。 反应速度缓慢,可以达到深部酸化目的。 具有防止粘土膨胀的能力。 腐蚀性小,施工时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施工方便,可以不动管柱酸化。 使用范围 油层碳酸盐含量较高,泥质含量较低的新井投产。 油层碳酸盐含量较高,泥质含量较低的水井增注。 需要不动管柱而采取的油水井增产措施。 可以作为压裂前预处理液使用。 基本原理 PACS851浓缩酸是由多元酸和适量的添加剂组成。该酸液反应速度慢,常温下比盐酸慢40倍,可以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腐蚀性小,施工运输安全。可以不动管柱酸化,大大降低酸化成本,是钙质砂岩油层的优良酸化处理剂。 低伤害酸酸化工艺技术 基本原理 低伤害酸是由强弱酸结合的多组分酸和多功能酸化添加剂所组成。其中的前置酸可以有效解除碳酸盐、有机物等伤害,又可以避免氟硅酸钾、鈉的形成。主体酸是磷酸/氢氟酸体系,可在硅酸盐表面形成覆盖膜从而避免CaF2的生成。整个酸液体系在地层条件下PH值不大于2,可以有效地预防氢氧化物沉淀,多功能添加剂则可以防乳化,防粘土膨胀、助排等作用,所以是一种理想的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低伤害酸化液。 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 可以解除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对地层的堵塞,可以解除泥浆对地层的污染,疏通油流通道。 反应速度缓慢,活性酸穿透距离可以达到1-1.5米。 减少CaF2、K2SiF6难溶氢氧化物生成,不破坏油层骨架,是钙质含量高、酸敏、水敏性油层解堵的优良酸液。 表面张力33mN/m、界面张力0.5mN/m,有利于残酸的返排。 酸液与油层流体配伍性好,具有防乳化、防酸渣形成的性能。 酸液具有较好的抑制粘土膨胀的作用。 酸液腐蚀性小,施工运输安全可靠。 使用范围 用于新井投产解堵酸化。 用于水井解堵增注。 用于解除修井、补孔等作业造成的泥浆污染。 特别适用于碳酸盐、泥质均较高的地层解堵酸化。 SHF自生酸酸化工艺 基本原理 在地层孔隙中交替注入盐酸和氟化铵,利用粘土矿物的离子交换特性,是优先在粘土颗粒表面交换的H+(F-)与后续的F-(H+)作用就地生成HF,溶解粘土,通过调整适宜的施工参数可以有效地增加酸作用距离,解除油水井地层深部泥浆、粘土膨胀造成的堵塞。 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 优先溶解粘土,不破坏骨架,酸化后不会带来出砂危害。 可以解除地层深部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