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气安全和防护技术(适合管理人员、班组长及操作工安全培训)(PPT 78页).ppt

发布:2018-06-29约1.45万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煤气站危险作业管理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 二、受限空间内作业 三、设备检维修作业 四、临时用电作业 五、起重或吊装作业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1? 名词解释 动火作业 hot work 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易燃易爆场所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area 本标准是指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2 动火作业分三级 : 特殊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2.1 特殊动火作业 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2.2 一级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2.3 二级动火作业 2.3.1 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2.3.2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厂安全(防火)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3 动火作业安全防火基本要求 3.1 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须办理相应的作业票。 3.2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 3.3 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3.4 隔离、清洗、置换、检验 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及处于GB 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清洗、置换而确需动火作业时按AQ 3022-2008第5.2规定执行。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3.5 距动火点各距离内的防范—— 30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 15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10 m范围内不得在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3.6 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3.7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3.8 在铁路沿线(25 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3.9 凡在有可燃物构件的凉水塔、脱气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3.10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 3.11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3.12 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火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一、煤气站内设施动火作业管理 4 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 4.1 在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4.2 应事先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4.3 动火作业前,生产车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