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边坡支护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docx

发布:2025-03-19约4.0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边坡支护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量采用抗滑挡墙以及有些工程和支撑锚杆结合,对边坡的支撑和维护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滑坡推力大,致使抗滑挡墙体积过大、墙身坡缓,墙基必须置于滑面以下一定深度,施工开挖对滑外力作用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我国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人们通过对边坡问题的深入研究,认识到边坡的演变是一个累进性变形破坏的过程,并且认识到,对于边坡的研究必须将地质分析与力学机制分析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外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和钢桩,用群桩加承台共同受力。抗滑桩因提供的抗力大,在滑坡推力大、滑动带深的情况下,能够克服抗滑挡土墙难以克服的困难,设备简单,施工方便。但抗滑桩的受力复杂,其计算理论一计算方法随着对桩结构及土基的假定不同而不同。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实践都得到不断深入发展和完善,边坡稳定性研究仍然是工程地质界、岩石力学界的研究热点。分析方法、分析手段得到长足发展,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得到不断完善,主要有:①预应力锚索地墩或地梁;②预应力锚索抗滑挡墙;③预应力锚索抗滑桩;④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⑤预应力锚索格构。预应力锚索的应用大大地改善了抗滑结构的受力状态,降低了工程造价。

二战结束后,西方各国开始发展经济,需要加强工程建设,从而增加了滑坡产生的可能性,抗滑桩因其施工方便、经济实用、对边坡土体扰动小等原因而被广泛应用。国外工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为30年代到50年代,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初步使用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为抗滑桩的应用试验,抗滑桩的设计理论还未形成,抗滑挡土墙广泛使用;第二阶段大约是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发展时期,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在60年代初建立,这一时期抗滑桩的应用得到发展,但仍没有取代抗滑挡土墙的地位;第三阶段大致为70年代的中后期到现在,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广泛应用阶段,这一时期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得到进一步优化,这一时期多种结构型式的抗滑桩开始应用,以锚索抗滑桩为代表,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抗滑桩的理论分析研究,抗滑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我国的边坡防护工程中,20世纪50年代宝鸡至成都铁路最早使用抗滑桩对边坡进行加固,我国的抗滑桩应用发展过程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初期应用阶段,50年代在史家坝滑坡中应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加固,应用几根长抗滑桩埋置于边坡内对滑坡进行加固;第二阶段为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发展阶段,在1966年的成昆铁路边坡防护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大截面挖孔、灌注排式单桩,并根据此工程案例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抗滑桩设计与计算方法,这种形式的抗滑桩被认为是一种重大技术革新在路基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在边坡防护工程中推广使用,快速地改变了我国的滑坡治理技术,这一时期的抗滑桩主要在铁路工程的滑坡中使用;第三阶段为7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一阶段为抗滑桩的广泛使用阶段,这一时期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结构型式的抗滑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始应用于抗滑桩的设计研究与理论分析,这一时期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得到不断发展,错索抗滑桩及其他新结构型式抗滑桩开始得到应用,抗滑桩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快速发展。

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以前主要以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工程监测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许多学者均对抗滑桩加固边坡来让其稳定性得到提高展开了探究。但研究人员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是各有利弊的,所以还需要持续展开探讨。抗滑桩设计追求的是合理和高效,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抗滑桩所处状态、桩位、桩间距、桩身抗力大小以及桩身长度等等。

戴自航[9]以“m”法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抗滑桩的全桩内力进行计算,并编写程序反映该方法的计算与图形处理.

夏元友[10]通过Matlab软件,在已有的抗滑桩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抗滑桩进行设计优化,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对抗滑桩的优化设计建立了新模型。

年延凯[11]以塑性极限下限定理为出发点,通过抗滑桩加固软土边坡得到了桩周土体横向容许承载力的下限,并计算了不同参数的组合,得到了桩周土体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系数。

陈昌富[12]在统一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桩侧土的容许抗力的计算公式并运用于抗滑桩的锚固段设计计算,并以半解析半数值加权残值法为基础计算抗滑桩锚固段所需的桩侧土抗力,进而为抗滑桩锚固深度的确立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分析方法。

吴坤铭[13]以强度折减法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抗滑桩的锚固深度和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与参数变异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