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提高汽轮机通流部分动静间隙调整质量措施.doc

发布:2017-09-02约3.0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提高汽轮机通流部分动静间隙调整质量措施【摘要】 通流部分间隙调整是汽轮机检修的重要环节,调整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轮机能否一次启动成功,修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能否合格。本文着重介绍了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调整的控制目标、影响因素、调整经验、质量验收、启动试运等方面内容,为提高汽轮机检修质量,确保修后指标达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汽轮机通流 间隙调整 经济 安全 1.引言 通流部分间隙调整是汽轮机本体检修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检修工艺水平的重要工作。调整质量直接影响汽轮机修后能否一次性启动成功,能否保证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并且直接关系到修后汽轮机各缸效率、热耗率、轴系振动水平能否达到检修目标。因单纯和片面追求修后经济指标达到设计值而不顾设备现状、盲目人为缩小动静间隙导致汽轮机修后无法启动甚至发生事故的案例较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通流间隙调整需要考虑因素较多,既有宝贵经验需要积累和借鉴,又有科学依据和标准需要遵循,还有检修人员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影响,是一项程序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检修工作。 2.通流间隙调整 2.1检修控制目标及主要环节 汽轮机热耗是衡量机组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是控制汽轮机缸效达到设计值的主要手段。在机组检修过程中,控制汽轮机通流间隙是控制检修质量的重要目标。如果机组健康状况良好,轴系没有重大缺陷(例如弯曲),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目标应达到制造厂设计间隙范围内中下限的技术要求,努力使缸效达到设计值,从而保证汽轮机实际热耗达设计值或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的关键部位:汽轮机轴系振动水平、轴向间隙、径向间隙。 汽轮机通流间隙控制的主要环节:通流间隙调整、汽封更换或改造、汽轮机轴系振动控制、质量验收、启动试运。 2.2轴向间隙调整 新机投产后,由于汽缸金属应力释放,可能导致机组冷态后发生塑性变形,机组总膨胀表无法归零。热工人员拆除表计检修时,要确认好机组状态和表计数值,回装时应进一步校核,避免机组修后稳定运行时,总膨胀表显示数值与修前无法对应。 转子轴向定位是做好汽轮机轴向间隙测量、调整的前提。北重300MW等级和哈汽200MW等级机组高中低压缸上半缸部件全部解体吊出后,应先将轴系整体推到工作位置,即推力盘紧靠推力瓦的工作瓦块,没有推力盘的转子应在通流部分设置一处用于转子自身轴向定位的装置,以利于修后转子轴向间隙测量时的定位。哈汽300MW等级以上机组则以高中缸和低压各自的K值定位来测量轴向间隙。 修前、修后的轴向间隙测量均应分两次进行,即0°第一次测量后,将转子旋转90°后再测量一次,以消除叶轮瓢偏对轴向间隙测量值的影响。对于叶轮前后两侧的轴向间隙均要进行逐级测量,与设计值一一对应比较,对超标的所有数据逐一确认,与厂家协商处理。 轴向通流间隙调整方法:一是调整推力轴承内的调整垫片,二是调整对轮间的调整垫片,三是调整内缸、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对于北重机组,还可调整高中缸之间的连杆或高压缸和推力轴承之间的连杆。调整内缸、隔板套、隔板、轴封套轴向位置时一定要注意密封面,当向进汽侧调整时,不能采用加销钉或者局部补焊的方法,必须加装与凸缘宽度相同的环垫,并用沉头螺钉紧固或满焊后加工的方法,保证密封面的密封性能。 2.3轴系振动控制 轴系振动是保证汽轮机揭缸提效的重要基础,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修后启动及运行时的振动异常都可能派生出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动静摩擦,严重的动静摩擦,即使及时是短时间的,也会大大降低径向间隙调整效果。 机组检修前必须全方位分析机组特性和轴系振动状态,对于存在的振动异常应组织专业人员细致分析原因,并且与技术监控服务单位有效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解决问题。机组检修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应明确列出保证或降低机组修后轴系振动水平的技术措施。 影响机组轴系振动的检修方面原因很多,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应采用全实缸找中心,全实缸验收,如厂家要求,则需要给凝汽器充水。对于张口和高差没有特殊要求的,应该结合机组特性,做好轴承负荷分配工作,合理确定张口和高差。 (2)应高度重视机组滑销系统检修过程中的工艺质量管理,保证滑销系统部件解体到位,各滑动配合面应无损伤和毛刺,各部间隙、紧力符合标准,膨胀收缩自如。 (3)轴承顶部间隙、瓦口间隙、紧力、顶轴油囊尺寸和深度应符合标准。机组启动前应做好顶轴试验工作,分配好各轴承顶轴油压,顶起高度应符合标准。轴承垫铁研磨必须验收到位,接触良好,接触面积达到75%以上。要充分借鉴系统内外发生的事件教训,安装好轴承浮动油环,不允许出现倾斜和蹩劲,同时仔细检查厂家提供的原始对轮罩焊口,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4质量验收 机组大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