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装配图.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目七 装配图一、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装配图的作用 装配图是机器或部件在设计和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和技术依据,它可以用来表达部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零件的主要结构和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装配关系,还可以为装配、检验、安装和调试提供所需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2、装配图的内容 从图7–2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 一组图形 ? (2)必要的尺寸 (3)技术要求图7–2 齿轮油泵装配图二、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1、 装配图的基本表达方法 装配体的表达与零件的表达相比较,其共同点是都要反映它们的内、外部结构和形状,前面介绍过的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和选用原则,不仅适用于零件,也完全适用于装配体。 2、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关于接触面(配合面)与非接触面的画法 1) 两零件的接触面或基本尺寸相同的轴孔配合面,规定只画一条线表示其公共轮廓,即使间隙配合的间隙较大也只须画一条线。如图7–2中的齿轮轴的轴端与泵体和泵盖上轴孔的配合处就只画了一条线。 2) 相邻零件的非接触面或非配合面,应画两条线表示各自的轮廓,即使彼此间的间隙很小也必须画两条线,必要时允许适当夸大。如图7–2中的压盖与主动轴之间应画两条线。 3) 相邻零件的非接触面或非配合面,应画两条线表示各自的轮廓,即使彼此间的间隙很小也必须画两条线,必要时允许适当夸大。如图7–2中的压盖与主动轴之间应画两条线。 (2)关于剖面线的画法 1) 在装配图的剖视或剖面图中,会出现若干个零件联接在一起的情况。 ? 图7–5 剖面线的画法 2) 在同一张图纸中,如果同一零件在不同的图形中都有剖视或剖面,其剖面线的方向应保持一致。如图7–2中泵盖在各视图中的剖面线的方向就是一致的。 (3)关于标准件和实心零件纵向剖切的画法 在剖视图中,对于标准件(螺栓、螺母、键和销)和实心零件(如轴、连杆、拉杆和手柄等),当剖切面通过其轴线作纵向剖切时,均按不剖绘制(如图7–2中的轴与螺杆)。 3、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 拆卸画法 (2) 沿结合面剖切画法 (3) 假想画法 (4) 夸大画法 (5)简化画法图7–6 假想画法三、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1. 选择表达方案主视图的选择 在选择装配图的主视图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应满足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并尽可能地反映该装配体的特征结构; (2) 主视图方向应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干线; (3) 应尽可能反映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它视图的选择 其它视图的选择比较灵活,在清晰、准确地表达装配体的情况下,其它视图越简单越好。 2、绘图方法与步骤 (1) 在拟定好装配体视图表达方案后,便可根据装配体的大小及复杂程度,选用合适的绘图比例,确定图幅,并画出图框及标题栏。 (2) 合理布置图面。从各装配干线入手,以点划线或细线布置各视图位置,如图7–8(a)所示。 (3) 打底稿。一般先画大的主要零件,定出框架,如图7–8(b)所示。 (4) 进一步进行细节描述,如图7–8(c)。此时要细心,防止遗漏。 图8–7 虎钳轴测装配图(a) 合理布置视图图7–8 装配图的绘图步骤(b) 打底图图7–8 装配图的绘图步骤(c)视图细节描述图7–8 装配图的绘图步骤(d)完成全图图7–8 装配图的绘图步骤 (5) 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便可加深图线,标注尺寸,注写序号,填写技术要求、标题栏和明细表,完成作图。如图7–8(d)所示。四、 常见装配体结构的合理性 (1) 在轴和孔配合时,若要求轴肩和孔的端面相互接触,则应在孔口处加工出倒角(图7–9(b))或在轴肩处加工退刀槽(图7–9(c)),以确保两个端面的接触良好。图7–9 轴、孔配合 (2) 两个零件在同一方向上只允许有一对接触面,这样既方便加工又保证良好接触,反之,既给加工带来麻烦又无法满足接触要求。图8–10列举了设计合理与不合理的两个例子。??图7–10 两零件接触面 (3) 在安装滚动轴承时,为防止其轴向窜动,有必要采用一些轴向定位结构来固定其内、外圈。常用的结构有:轴肩、台肩、圆螺母和各种挡圈,如图7–11所示。在安装滚动轴承时还应考虑到拆卸的方便与否,如图7–12所示。 (4) 螺纹联接的合理结构:为了保证螺纹能顺利旋紧,可考虑在螺纹尾部加工退刀槽或在螺孔端口加工倒角。为保证连接件与被连接件的良好接触,应在被连接件上加工出沉孔(图7–13(a))或凸台(图7–13(b)),而图7–13(c)是不正确的设计。 图7–11 滚动轴承定位图7–12滚动轴承安装应便于拆卸图7–13 螺纹连接图7–14 滚动轴承的密封和防漏 (6) 螺纹紧固件的防松结构:大部分机器在工作时常会产生震动或冲击,因而导致螺纹紧固件松动,影响机器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