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学试题(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10分)
(×)⒈工件在夹具定位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
(×)⒉钻床夹具也简称为钻模板。
(√)⒊夹具的对定就是夹具定位表面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
(×)4. 粗基准因为其定位精度低,因此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
(×)5.对普通机床来说,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
(×)6.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就是加工精度越高越好。
(×)7 辅助支承只限制一个不定度,一般常用作第三基准。
(√)⒏圆偏心的升角是变化的,故夹紧力也是变化的。
(√)⒐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尽量避免过定位及欠定位。
(√)⒑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二、填空题(36×0.5=18分)
1.表现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__耐磨性_的影响,对_耐蚀性___的影响,对__疲劳强度_的影响,对__零件间配合性质_的影响。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用_表面粗糙度_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 来衡量。
3.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尽可能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集中,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分散在较多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分散。
4.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合适的__定位基准_____,保证各加工表面的__相互位置精度__并__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分配 。
5.对于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毛坯上__不加工_____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___正确的相互位置精度____。
6.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用___磨削____的方法加工,有色金属则必须用__车削_____的方法加工。
7.排列切削加工工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_、_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_ 、_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_ 和_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8.最终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__强度___、__耐磨性__ 和__硬度_ 等力学性能,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__正火__、_退火_ 、__回火__ 和 __淬火__。
9.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减小_____,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_增大___,增大砂轮粒度号数,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减小____,提高砂轮修整时工作台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增大____。
10.若主轴轴承为滑动轴承,影响车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为__轴颈____的圆度误差,影响镗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则为__轴承孔___的圆度误差。
11.成批生产中,零件单件时间定额包括__基本时间_、_辅助时间_ 、__布置工作地时间_ 、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准备与终止时间)。
12.经济精度是在_正常加工_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三、单项选择(10×1分=10分)
1. 自位支承的作用是(A )
A.定位 B.增加支承刚度 C.引导刀具 D.夹紧
2.封闭环的公差是(A )。
A.最大 B.最小 C.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
3、重型机械或专用设备的制造属于(A )。
A.单件生产 B大量生产 C成批生产
4、误差复映系数ε表示了加工后的工件误差和加工前的毛坯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工艺系统的刚度越高,则误差复映系数ε(C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C)。
A 主运动方向 B 进给运动方向
C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D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6、为以后的工序提供定位基准的阶段是( A)。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7、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B )传动。
A升速 B 降速 C 等速 D 变速
8、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D )。
A 之和 B 倒数之和 C 之和的倒数 D 倒数之和的倒数
9、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A)。
A 传给工件 B 传给刀具 C 传给机床 D 被磨屑所带走
10、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D )。
A 机床误差 B 夹具误差 C 刀具误差 D 工艺系统误差
四、简答题(4×7分=28分)
1.简述平面刨削加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答:平面刨削加工的特定: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低、加工精度较低、生产效率低、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应用范围: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适合于窄长平面的加工。
2.什么是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加工精度:指工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