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109030703
学生姓名: 学号: 10903070305 成绩:
学生姓名: 学号: 10903070330 成绩:
指导教师:
时间: 2012 年 5 月
目 录
一、 课程设计目的 - 4 -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 4 -
2.1编译程序 - 4 -
2.1.1词法分析器 - 4 -
2.1.2 语法分析器 - 4 -
2.1.3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 - 4 -
2.2、算法实现 - 4 -
2.2.1 正规式-NFA-DFA - 4 -
2.2.2 LL(1)预测分析 - 5 -
2.2.3 算符优先分析 - 5 -
2.2.4 LR分析方法 - 5 -
2.3、课程设计要求 - 5 -
三、 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5 -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 5 -
3.1.1 编译程序介绍 - 5 -
3.1.2 对Sample语言的描述 - 5 -
3.1.3 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及分析 - 6 -
3.2 正规式-NFA-DFA算法 - 6 -
3.2.1 正规式-NFA-DFA算法思想介绍 - 6 -
3.2.2 正规式-NFA-DFA算法功能及分析 - 8 -
3.3 LL(1)算法 - 8 -
3.3.1 LL(1)算法思想介绍 - 9 -
3.3.2 LL(1)算法功能及分析 - 10 -
3.4 算符优先算法 - 10 -
3.4.1 算符优先算法思想介绍 - 10 -
3.4.2算符优先算法功能及分析 - 11 -
四、 设计思路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 11 -
4.1 编译系统 - 12 -
4.1.1 设计思路 - 12 -
4.1.2 词法分析实现及关键问题解决方法 - 12 -
4.1.3 语法分析实现及关键问题解决方法 - 14 -
4.1.4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实现 - 15 -
4.2 LL(1)预测分析法的设计与实现 - 16 -
4.2.1 设计思路 - 16 -
4.2.2 算法过程及分析 - 17 -
4.3 算符优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17 -
4.3.1 设计思路 - 17 -
4.3.2 算法过程及分析 - 18 -
4.4 正规式与有穷自动机的转换及其确定化 - 18 -
4.4.1 算法及其实现 - 18 -
五、 结果及测试分析 - 21 -
5.1 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 21 -
5.2 测试数据说明 - 21 -
5.3 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 21 -
5.4 测试及分析说明 - 26 -
六、 总结及心得体会 - 26 -
七、 参考文献 - 26 -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高级语言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加深对编译原理中重点算法和编译技术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培养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同时通过某种可视化编程语言的应用,具备初步的Windows环境下的编程思想。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2.1编译程序
利用Visual C++ 6.0可视化编程工具编写Sample语言的可视化编译平台,包括源文件编辑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要求具有调试和生成TOKEN表、符号表、四元式表、错误信息等功能。
2.1.1词法分析器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词法分析程序,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掌握由单词的词法规则出发,画出识别单词的状态转换图,然后再用程序实现的扫描器设计方法。
2.1.2 语法分析器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递归下降语法分析程序,了解一般递归下降分析器的组成以及对文法的要求,掌握从给定文法出发构造相应的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方法。通常可以选用常见的几种语法分析方法来实现一个语法分析器:既可以选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LL(1)预测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LR分析等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实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的语法成分,最后再综合起来。
2.1.3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语法制导的翻译程序,掌握从一种语句的语法结构和实际语义出发,构造相应的语义子程序,实现基于递归下降或算符优先分析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方法。
2.2、
显示全部